桐柏:强化扶持引导 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大文章
发布时间:2011-09-07 11:15:45
来源:福建茶叶网
编辑:福建茶叶网
近年来,桐柏县主动顺应农村发展新需要,把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围绕产业建组织、典型带动领组织、措施激励扶组织,止目前,全县已发展专业合作社150家,注册总户数3718户,注册资金21469万元,其中农户数3202户,农户占总户数的86%; 2010年全县合作社社员经营收入61969万元,户均收入6.67万元,实现盈余分配5571万元,带动农民社员人均增收683元。主要做法:
1、制定政策,积极扶持。桐柏县明确把专业合作社发展作为全县农村重点工作之一,出台了含金量高的《扶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意见》及《桐柏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保证了合作社建设在开始之初就实现了规范、有序发展。县财政每年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了3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对验收合格的一次性补贴0.5万元,对被认定为县、市、省、国家级的示范社分别奖励1万元、2万元、3万元和5万元;对开展品牌、质量标准认证以及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合作社给予奖励和补贴;对财务管理规范的合作社优先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同时在开辟合作社登记注册绿色通道、落实税收用地优惠政策、增加信贷支持等方面也给予积极有力扶持。
2、分类推进,快速发展。桐柏有着独特的自然、生态基础和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这为特色农业及专业合作社的兴起形成了有力支撑。加快培育一批,本着“先发展、后规范、循序渐进”的工作方法,积极助推专业合作社发展。目前,全县80%以上的专业合作社都是立足本地实际及产业优势组建而成,并主要集中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经济效益好、适宜快速批量交易的茶叶、林果、蔬菜、中药材及畜牧生产、农机服务等方面。积极改造一批,针对过去的以生产、技术、信息等服务为主的农民专业协会,采取吸收股金,规范合作社章程、管理制度、盈余分配等办法,实现专业合作社改造,逐步使其向紧密型转变。着力提升一批,积极鼓励专业合作社按照企业化的要求,改善办公设施、培训场所、收购场地、冷藏设施、加工场地等硬件设施,不断增强和提高服务水平。目前,全县越来越多的合作社已从过去单纯的生产领域合作,向品牌、流通、加工等经营领域合作拓展,有相当一批合作社实行了农资供应、质量标准、生产技术、品牌包装、市场营销等统一服务。通过各种措施,仅2010年以来全县即新发展专业合作社93家,入社农民2578户。
3、强化培训,典型带动。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经常性请市、县专家深入到乡镇、专业社讲授有关政策法规;整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力量,定期不定期召开分层次、分类型的短期培训班;农业、农机部门还多次组织有关人员到外地先进地区学习;吴城等乡镇还主动为培训提供车辆、会议场地搞好服务。仅去年以来,先后有计划、分批次、有针对性培训合作社负责人、各类经营大户、基层干部10余期2000余人次,一大批思路开阔、熟悉合作政策和合作实践的“带头人”、“明白人”活跃在了全县各优势产业领域,这些专业合作社带头人有的被评为省市县劳动模范、市“十佳新型农民”、县“十大杰出创业青年”等称号,起到了良好示范效应。与此同时,一批专业合作社通过规范完善、上档升级,先后发展成为示范社,目前已有省级1家、市级2家、县级17家。
4、高位推动,强化督查。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领导小组,县里每年均下达了年度目标任务,还要求每个乡镇都必须至少有两个书记和乡镇长挂名联系的重点专业合作社。建立了专业合作社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即召开一次专业合作社现场观摩会,年底评选年度“十佳示范社”,并颁发奖金;县委、县政府“两办”及县农业局等定期不定期地对全县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下发督查工作通报,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做深入剖析,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桐柏县经过近年来的积极摸索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多赢效应。一是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专业合作社广泛实行“统一培训、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统一服务”的运作方式,推动了农民规范化种植养殖、标准化生产,实现了千家万户小个体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月河镇开宏特种野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于2009年成立,现拥有野猪养殖场14个,固定资产1100万元,现存栏野猪2800头,其中能繁母猪380头;2010年出栏特种商品野猪5800头,年销售收入1600万元,合作社带动农户饲养特种野猪206户,实现效益780万元,户均纯收入3.8万元,特种野猪产业已成为桐柏新兴特色高效畜牧业典范。二是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打响农业品牌。专业合作社通过捕捉市场信息,掌握市场动态和规律,有效指导农民按市场需求进行农业生产,其服务内容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无形“指挥棒”;与此同时,专业合作社通过注册商标、打造品牌,促进了农产品的转化增值,大大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吴城镇王湾茶叶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现已发展社员232户,带动茶叶种植户300户,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07万元,户均增收1.9万元,“王湾牌”桐柏玉叶已形成很高知名度。在专业合作社、茶农及政府奖励措施推动下,2010年全县又新开挖茶园1.1万亩,成功研制的“桐柏红”茶不仅改变了桐柏过去单一的绿茶局面,而且充分利用夏秋茶资源,开发高端红茶,使茶户实现了成倍增收。目前全县已有茶业专业合作社30余家,2011年7月在郑州成功举办“桐柏红”推介会。三是新型农民快速成长,政府职能实现转变。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社,一大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正快速成长,政府也改变过去行政干预为指导服务,增强了政府服务职能,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1、制定政策,积极扶持。桐柏县明确把专业合作社发展作为全县农村重点工作之一,出台了含金量高的《扶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意见》及《桐柏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保证了合作社建设在开始之初就实现了规范、有序发展。县财政每年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了3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对验收合格的一次性补贴0.5万元,对被认定为县、市、省、国家级的示范社分别奖励1万元、2万元、3万元和5万元;对开展品牌、质量标准认证以及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合作社给予奖励和补贴;对财务管理规范的合作社优先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同时在开辟合作社登记注册绿色通道、落实税收用地优惠政策、增加信贷支持等方面也给予积极有力扶持。
2、分类推进,快速发展。桐柏有着独特的自然、生态基础和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这为特色农业及专业合作社的兴起形成了有力支撑。加快培育一批,本着“先发展、后规范、循序渐进”的工作方法,积极助推专业合作社发展。目前,全县80%以上的专业合作社都是立足本地实际及产业优势组建而成,并主要集中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经济效益好、适宜快速批量交易的茶叶、林果、蔬菜、中药材及畜牧生产、农机服务等方面。积极改造一批,针对过去的以生产、技术、信息等服务为主的农民专业协会,采取吸收股金,规范合作社章程、管理制度、盈余分配等办法,实现专业合作社改造,逐步使其向紧密型转变。着力提升一批,积极鼓励专业合作社按照企业化的要求,改善办公设施、培训场所、收购场地、冷藏设施、加工场地等硬件设施,不断增强和提高服务水平。目前,全县越来越多的合作社已从过去单纯的生产领域合作,向品牌、流通、加工等经营领域合作拓展,有相当一批合作社实行了农资供应、质量标准、生产技术、品牌包装、市场营销等统一服务。通过各种措施,仅2010年以来全县即新发展专业合作社93家,入社农民2578户。
3、强化培训,典型带动。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经常性请市、县专家深入到乡镇、专业社讲授有关政策法规;整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力量,定期不定期召开分层次、分类型的短期培训班;农业、农机部门还多次组织有关人员到外地先进地区学习;吴城等乡镇还主动为培训提供车辆、会议场地搞好服务。仅去年以来,先后有计划、分批次、有针对性培训合作社负责人、各类经营大户、基层干部10余期2000余人次,一大批思路开阔、熟悉合作政策和合作实践的“带头人”、“明白人”活跃在了全县各优势产业领域,这些专业合作社带头人有的被评为省市县劳动模范、市“十佳新型农民”、县“十大杰出创业青年”等称号,起到了良好示范效应。与此同时,一批专业合作社通过规范完善、上档升级,先后发展成为示范社,目前已有省级1家、市级2家、县级17家。
4、高位推动,强化督查。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领导小组,县里每年均下达了年度目标任务,还要求每个乡镇都必须至少有两个书记和乡镇长挂名联系的重点专业合作社。建立了专业合作社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即召开一次专业合作社现场观摩会,年底评选年度“十佳示范社”,并颁发奖金;县委、县政府“两办”及县农业局等定期不定期地对全县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下发督查工作通报,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做深入剖析,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桐柏县经过近年来的积极摸索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多赢效应。一是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专业合作社广泛实行“统一培训、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统一服务”的运作方式,推动了农民规范化种植养殖、标准化生产,实现了千家万户小个体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月河镇开宏特种野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于2009年成立,现拥有野猪养殖场14个,固定资产1100万元,现存栏野猪2800头,其中能繁母猪380头;2010年出栏特种商品野猪5800头,年销售收入1600万元,合作社带动农户饲养特种野猪206户,实现效益780万元,户均纯收入3.8万元,特种野猪产业已成为桐柏新兴特色高效畜牧业典范。二是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打响农业品牌。专业合作社通过捕捉市场信息,掌握市场动态和规律,有效指导农民按市场需求进行农业生产,其服务内容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无形“指挥棒”;与此同时,专业合作社通过注册商标、打造品牌,促进了农产品的转化增值,大大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吴城镇王湾茶叶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现已发展社员232户,带动茶叶种植户300户,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07万元,户均增收1.9万元,“王湾牌”桐柏玉叶已形成很高知名度。在专业合作社、茶农及政府奖励措施推动下,2010年全县又新开挖茶园1.1万亩,成功研制的“桐柏红”茶不仅改变了桐柏过去单一的绿茶局面,而且充分利用夏秋茶资源,开发高端红茶,使茶户实现了成倍增收。目前全县已有茶业专业合作社30余家,2011年7月在郑州成功举办“桐柏红”推介会。三是新型农民快速成长,政府职能实现转变。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社,一大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正快速成长,政府也改变过去行政干预为指导服务,增强了政府服务职能,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我来评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