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 努力打造中国的奢侈品牌(图)

发布时间:2011-08-22 11:02:14 来源:福建茶叶网  编辑:福建茶叶网 

  10年前,高中毕业的刘晓没有选择继续读书,而是步入社会开始各种学徒生涯。他说那时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因此学过厨师、调酒师、DJ等很多只是感兴趣的行业。此后,刘晓因为朋友的关系开始涉足土建工程、金融服务和贸易等多个领域,虽然期间几经沉浮,但年轻的刘晓实在厚道,也靠着这个终于成了事。

  2009年,刘晓在天津成立了祥荣集团,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时,刘晓迷上了普洱茶,而那些从小就喜欢的中国元素也借着普洱茶入口的淡淡香气再次浮现出来。于是,在历时近2年的谋划后,刘晓的“龙堂”就要在鼓楼南街开业了。而那些顶级普洱、定制茶具、精致珠宝……每一件都承载着刘晓的梦想——把“龙堂”打造成属于中国的奢侈品品牌,代代传承。

  靠“实在”赢得第一桶金

  28岁的刘晓仍然充满青春活力,有着阳光般亲切的笑容。讲起创业之初的经历,他先笑说有些段子足可以讲到落泪,想想又说,这些年,讲得多了,已经没有眼泪了。

  2003年,对于20岁的刘晓来说,有几件很重要的事情。第一,父母给了已经成年的他一套小房子,作为以后的婚房;第二,他决定和2个朋友合伙成立一家装修公司;第三,为了筹措这家公司的运作经费,刘晓卖掉了自己的房子。

  22万元的房款,被刘晓投进去20万元。因为投入最多,他自然成了三个人中的总经理,不过“公司三个人,其实都是业务员”。就在这个过程中,刘晓开始接触到这个圈子中更多的人。虽然笑称自己“傻”,但正是这种实在,为刘晓赢得越来越多的信任,开始有人为他介绍更多的工装工作。而在业务扩张的同时,刘晓却开始为垫资而烦恼。

  “别说当时赚的那点钱都投了进去,家里朋友简直都借遍了,家人都不愿意接我的电话。”刘晓说,最多的时候,自己垫资足有一百多万元,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借钱。而这种艰难的境地,持续了差不多有一年。

  那段日子,除了四处借钱,刘晓还有超过一周住在自己的夏利车里面盯工程,更有连续30几个小时在工地持续工作的记录。而且,当时和刘晓一起工作过的人都记得,别人队里的农民工都喝生水、吃馒头白菜,他的工人喝大桶装的桶装水,吃的是炒菜,有荤有素。刘晓说,其实当时没想过打动谁,就是怕工人吃病了,影响工期。

  而这种亲力亲为又善待他人的做法,终于帮刘晓渡过难关,“最难的时候,包工头都借钱帮我发工资,很多原本日结工资的工人,都跟我一块儿扛着,还安慰我,说不着急……”就这样,前后坚持了差不多2年,刘晓的工程先后收尾,他也在2005年前后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差不多一百万元。

  从金融投资到普洱收藏

  拿到第一桶金后的刘晓,却坚定地决定离开这个“实在太累了”的行业,准备“休息一下”。不久,刘晓通过朋友的关系,开始接触到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领域。

  生性不安分的刘晓,在对这个行业逐渐了解之后,再次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2006年下半年开始,刘晓开始转战京津两地,并注册了一家投资咨询公司。“那些年其实没赚什么钱,当时对这个行业了解不多。”刘晓说,那两年浮浮沉沉,最重要的是,逐渐熟悉了这个行业,也慢慢融入了这个圈子。

  刘晓很感谢在那些年遇到太太李家伟。李家伟很喜欢普洱茶,刘晓也在第一次接触普洱时就爱上了它。他说生普洱味道浓厚,可以让人静心思考。而普洱带给刘晓的,不仅仅是口味上的享受。在那个金融圈子里,大家最喜欢的聚会场所就是茶馆。品茶赏茶,是那个圈子里的人的共同话题。

  对普洱的喜爱和研究与对圈子的逐渐融入,在刘晓身上形成良性循环。他生意越做越大,也越来越爱普洱。2008年,刘晓开始参加拍卖会,收藏普洱。现在,他收藏的老茶足有两三百片,而且全都在《茶谱》上有记载。其中,既有近百年历史的“宋聘号”,也有世存仅余几件的“千两”茶。

  说起普洱,刘晓很有感触。他说,茶是中国国饮,与之相关的种种,都蕴藏着中国文化的精髓。而刘晓从小就深爱中国风,那些云纹、万字纹,以及各种中国元素,都让刘晓着迷。

  因此,最初决定投资一家茶馆时,刘晓更多想到的是用它来承载自己的中国风喜好,并且给朋友们提供一个据点。而就在这个想法逐渐成型的过程中,刘晓却发现,自己更希望这家茶馆可以承载更多的东西。

  喜爱旅行的刘晓见多了爱马仕、LV那些遍布世界的奢侈品,慢慢地,刘晓发现,那些世界顶级的奢侈品品牌中,缺少一个中国品牌。于是,便有了“龙堂”的初步设想。

  把“龙堂”打造成世界品牌

  刘晓说,“龙”是中国传统神兽,“堂”古义有正屋、堂口的意思,都有中国特色。而他选这个招牌,却是因为当年的一部同名电视剧。那个把各地族人都聚回老宅的故事,充满乡情。于是,“龙堂”成了刘晓这家投资2000万元的茶馆的名字,也将成为他正在打造的那些充满中国韵味商品的招牌。

  为了寻找那种闹中取静、古香古韵的气息,刘晓把他的“龙堂”安在鼓楼南街。200平方米的店面四易设计稿,装修时间历时一年半,店内青砖、瓦片、六角阁,红绿撞色及金色帷幔,遍布中国元素。店里的每类商品都有渊源可溯。

  作为茶馆必不可少的茶叶,龙堂虽然也有红茶、岩茶,但坚持以普洱为主。除了两三百片收藏的老茶,龙堂还有上千片来自云南普洱产地的定制茶坯,茶青全部超过5年,由当地的加工基地完成,而龙堂专门负责茶叶选购的负责人,已经浸淫这个行业超过十年。浓浓茶汤,就是看一眼也醉人。

  龙堂的茶具和悬挂的瓷版画,大多来自景德镇真如堂,三百多件茶杯、盖碗、香炉、笔洗……有青花、有粉彩,还有仿汝窑工艺。虽然小小一个茶杯就要上百元,但画工精致,瓷釉细腻,总让人不忍放手。

  店内的铁器全是造型各异的茶壶,用来煮水。近年来,茶馆日多,茶道也愈发讲究,但煮水容器却大多变成了电磁壶。而龙堂里的两百多把铁壶全部来自于日本民间,最短的一把历史也超过百年。这种铁质茶壶含锰、锡等多种微量元素,沸点在110摄氏度,用它煮水,可以改变水质和口感。

  在这些之外,是精工细作的珠宝。难得的是,店里一百多件珠宝,或用翡翠,或用珊瑚碧玺,或用红蓝宝石,加之金银镶嵌,造型都结合了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它们大多出自中国台湾著名珠宝设计师王月要之手。那些珠宝玉石,在这位偏爱“中国风”的设计师手下因型就势,一一被打上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2009年,刘晓陪太太参观香港珠宝展时,一眼就爱上了王月要的设计。2010年,北京珠宝展上,刘晓再次见到王月要,决定将她设计的珠宝引入“龙堂”。

  刘晓说,他更希望能把这些东西卖给真正喜爱的和懂得它们价值的人,或者说,以物会友,甚至可以以物易物。而且,刘晓已经开始计划下一个项目——镶嵌珠宝的旗袍,因为“旗袍也是绝对的中国特色,可以传承中国文化。”

  对于龙堂下一步的打算,刘晓说,会不断扩充品类,提高品质,努力打造一个中国的奢侈品品牌,希望若干年后,龙堂可以像现在的那些世界级大牌一样,传播文化,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给创业者的“普鲁斯特问卷”

  享受每一单生意的过程

  记者:为什么选择这一行业?

  刘晓:从小就非常喜欢中国元素的东西,希望能打造一个属于中国的奢侈品品牌。

  记者:曾经的理想职业是什么?

  刘晓:美食家,或者水手。

  记者:如何得到的第一桶金?用来做了什么?

  刘晓:2003年,开始和朋友做家装工程,算是赚了第一笔钱,成立了我的第一家公司。

  记者:如何看待赚钱这件事?

  刘晓:凭良心赚钱,从小父亲就教育我,让人脸红心跳的钱不要拿。

  记者:关于事业,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

  刘晓:我这个人比较乐观,做所有事都会尽全力,即使失败也不后悔,至少我努力过。

  记者:如何度过事业的瓶颈期?

  刘晓:忍耐、等待,寻找机会。

  记者:事业发展最需要什么?

  刘晓:人才,非常重要,我很注重。

  记者:你认为成功是什么?

  刘晓:成功有很多方面,对我来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没有太多阻碍就算成功了。

  记者:最大爱好是什么?

  刘晓:享受每一单生意的过程,无论成功与否。

  记者:最看重别人身上的什么品质?

  刘晓:孝顺、诚信。

  记者:做过的最奢侈的决定是什么?

  刘晓:婚礼。太太对我的工作帮助很大,当时希望给她个难忘的婚礼。

  记者: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刘晓:外语。我喜欢旅游,如果能掌握更多的语言,就更容易得到旅行中的快乐。

  记者:对目前的状态是否满意?

  刘晓:没什么满不满意的,每天看见身边的人心情都挺好就可以了。

  记者:理想的人生状态是怎样的?

  刘晓:引用我岳父的一句话,“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

  记者:有没有座右铭?如果有,是什么?

  刘晓: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