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品茶论道 茶香入心
发布时间:2011-08-19 10:36:41
来源:福建茶叶网
编辑:福建茶叶网
老山,号称福建岩茶泰斗。事实上关于他的介绍,名头基本上都与茶有关,作为福建知名茶人的老山对茶的了解可谓丰厚,他重视茶中的意蕴,却认为茶道人皆可悟。
【1】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老山名叫孙康荣,这名字的由来其实主要是受闽南地区方言的影响,他在家排行老三,老山是老三的变音,因为福建人发音“三”、“山”不分,时间长了,也就被人叫成了“老山”。
老山是福建知名的茶人、武夷山系茶文化研究者,更是老字号“公泰茶庄”的传人。“公泰茶庄”是老山的外祖父翁明珍先生1941年创办的,曾经鼎盛一时,至今还有茶歌传唱“我去街尾公泰行”的句子。上世纪五十年代,茶庄被“公私合营”,翁老先生被分配去当了茶叶质检员,茶庄也式微了,历史的尘埃蒙上了茶庄,一直到2004年。
老山从2004年开始接手茶庄,重振家族茶业。
由于从小就接受茶文化的熏陶,老山对中国茶文化尤其是武夷岩茶和红茶文化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和感悟,他对茶的认知之丰富,一般人不可比拟。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更认为饮茶有道,饮茶的最高境界是识道,茶道人人皆可悟,不是非要听一家之言,而是人人各有其道。
这种胸怀和气度大概与武夷山作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典型代表、三教同山的文化密不可分,所谓“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这种独一无二的文化交融孕育出来的茶人,毕竟不同凡响。
事实上老山给人的感觉非常腼腆内向,甚至你可以说他不擅言辞、不擅长在众人面前“表演”。“表演”一词我加了双引号,是因为我见到他是在一场以他为主角的茶主题的品鉴会上,他要给大家讲茶、泡茶、说茶道。
那是在珠江新城凯旋新世界花园GNH幸福指数俱乐部的“茶艺及茶器品鉴会”上,那天老山穿一件白色棉质的中式对襟衫,简单的图案,不简单的意境,他出场的时候丝毫没让人觉得这是一位堪称“大师级”的人物,很随意、很随和,有点像邻家友人跟大家一起拉拉家常。
可是一开始谈茶,整个人就“亮”了,那是一种磁场,一种由内而外生发出来的魅力。对于茶,他的知识太丰富、太信手拈来,他一边泡茶一边侃侃而谈,一扫腼腆之感,你只会从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一种专业的光芒,油然而生敬佩景仰之心。这么说吧,当你静坐旁观老山论茶冲茶,颇如道家于茶道之所言:“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个中滋味,回味犹长。
【2】莫道醉人唯美酒,茶香入心亦醉人
说到老山泡茶感觉如道家所言,这固然源于武夷山文化底蕴,也与老山对于茶文化的深厚理解和领悟分不开。茶道之于中国文化,其实是非常讲究的,但只有成竹在胸的人才能将这种外人看来繁复的种种讲究化无形于有形之间。
当天我们所品的是武夷岩茶,岩茶顾名思义是在山岩和岩石上生长的茶。武夷山悬崖绝壁随处可见,深坑巨谷群峰竞秀,当地人利用岩凹、石隙、石缝等地势沿边砌筑石岸,构筑“盆栽式”茶园,所谓“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岩茶也就因此而得名。老山告诉我们,古时候浓茶也被称为酽茶,酽与岩异字同音,所以岩茶也代表气味浓厚的意思。而且岩茶生长在岩壁沟壑、烂石砾壤中,长年吸收大量矿物质,富含各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制作工艺属于半发酵茶,不但对人体有益而且更容易被吸收。
岩茶中的“四大名枞”——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又是各有千秋、不相伯仲。在老山看来,大红袍属王者之茶,白鸡冠为道家之茶,铁罗汉乃佛门之茶,水金龟谓儒学之茶。但岩骨花香,醉人心脾,真正应了那一句——莫道醉人唯美酒,茶香入心亦醉人!实在是鞭辟入里、直抵内心。加上身为岩茶泰斗的老山气定神闲地冲泡之功,完全是一种身心的享受。
老山说,泡茶首先讲究一个心态,其次在于对茶性的理解,再次就是茶器的选择。他现场演示了用盖杯泡茶和紫砂壶泡茶的不同方式,同样赏心悦目。盖杯泡茶的好处是保证茶味纯真、不失真味,还可以闻香、品香、观赏叶底。紫砂壶则更利于挥发岩茶的茶性,茶叶吸水后有伸展空间,能够均衡释放出茶叶的内质,紫砂壶易透气,也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岩茶的底蕴。
待到品茶环节,老山亦有妙招,他建议我们采用“啜吸饮用法”来充分品尝岩茶那种微妙且变化多端的让人舒服的“苦涩”。所谓“啜吸饮用法”,就是当茶汤入口之后,有意识地让茶汤顺着两腮直达喉咙,避开舌根部接触茶汤,这样可以避免苦涩感上升影响品茶的口感。
当一口茶汤入喉之后,尽量使用鼻腔呼气,让那种回甘的味道停驻片刻。老山笑着说:“不要急于喝第二口,那是浪费,尽情地享受一下这一口茶汤带给你的愉悦感受,这也是我们品茶的目的所在。”
只要是说茶,老山的气场就发挥得异常极致,他说茶道人皆可悟,颇有那么点佛家的意味,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品茶去感悟某种人生境界,在他看来这个过程可以是永无止境的。品茶时心境首先是平和的,在品的过程中觉悟一些事情,哪怕是看似微小甚至世俗的事理,都是自己的茶道。
不论是清苦或者清寂,也不论是禅定还是哲学,人生,通过这样的品味完成一种别样的思考过程,道亦非道,品过而自知。
【1】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老山名叫孙康荣,这名字的由来其实主要是受闽南地区方言的影响,他在家排行老三,老山是老三的变音,因为福建人发音“三”、“山”不分,时间长了,也就被人叫成了“老山”。
老山是福建知名的茶人、武夷山系茶文化研究者,更是老字号“公泰茶庄”的传人。“公泰茶庄”是老山的外祖父翁明珍先生1941年创办的,曾经鼎盛一时,至今还有茶歌传唱“我去街尾公泰行”的句子。上世纪五十年代,茶庄被“公私合营”,翁老先生被分配去当了茶叶质检员,茶庄也式微了,历史的尘埃蒙上了茶庄,一直到2004年。
老山从2004年开始接手茶庄,重振家族茶业。
由于从小就接受茶文化的熏陶,老山对中国茶文化尤其是武夷岩茶和红茶文化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和感悟,他对茶的认知之丰富,一般人不可比拟。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更认为饮茶有道,饮茶的最高境界是识道,茶道人人皆可悟,不是非要听一家之言,而是人人各有其道。
这种胸怀和气度大概与武夷山作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典型代表、三教同山的文化密不可分,所谓“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这种独一无二的文化交融孕育出来的茶人,毕竟不同凡响。
事实上老山给人的感觉非常腼腆内向,甚至你可以说他不擅言辞、不擅长在众人面前“表演”。“表演”一词我加了双引号,是因为我见到他是在一场以他为主角的茶主题的品鉴会上,他要给大家讲茶、泡茶、说茶道。
那是在珠江新城凯旋新世界花园GNH幸福指数俱乐部的“茶艺及茶器品鉴会”上,那天老山穿一件白色棉质的中式对襟衫,简单的图案,不简单的意境,他出场的时候丝毫没让人觉得这是一位堪称“大师级”的人物,很随意、很随和,有点像邻家友人跟大家一起拉拉家常。
可是一开始谈茶,整个人就“亮”了,那是一种磁场,一种由内而外生发出来的魅力。对于茶,他的知识太丰富、太信手拈来,他一边泡茶一边侃侃而谈,一扫腼腆之感,你只会从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一种专业的光芒,油然而生敬佩景仰之心。这么说吧,当你静坐旁观老山论茶冲茶,颇如道家于茶道之所言:“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个中滋味,回味犹长。
【2】莫道醉人唯美酒,茶香入心亦醉人
说到老山泡茶感觉如道家所言,这固然源于武夷山文化底蕴,也与老山对于茶文化的深厚理解和领悟分不开。茶道之于中国文化,其实是非常讲究的,但只有成竹在胸的人才能将这种外人看来繁复的种种讲究化无形于有形之间。
当天我们所品的是武夷岩茶,岩茶顾名思义是在山岩和岩石上生长的茶。武夷山悬崖绝壁随处可见,深坑巨谷群峰竞秀,当地人利用岩凹、石隙、石缝等地势沿边砌筑石岸,构筑“盆栽式”茶园,所谓“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岩茶也就因此而得名。老山告诉我们,古时候浓茶也被称为酽茶,酽与岩异字同音,所以岩茶也代表气味浓厚的意思。而且岩茶生长在岩壁沟壑、烂石砾壤中,长年吸收大量矿物质,富含各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制作工艺属于半发酵茶,不但对人体有益而且更容易被吸收。
岩茶中的“四大名枞”——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又是各有千秋、不相伯仲。在老山看来,大红袍属王者之茶,白鸡冠为道家之茶,铁罗汉乃佛门之茶,水金龟谓儒学之茶。但岩骨花香,醉人心脾,真正应了那一句——莫道醉人唯美酒,茶香入心亦醉人!实在是鞭辟入里、直抵内心。加上身为岩茶泰斗的老山气定神闲地冲泡之功,完全是一种身心的享受。
老山说,泡茶首先讲究一个心态,其次在于对茶性的理解,再次就是茶器的选择。他现场演示了用盖杯泡茶和紫砂壶泡茶的不同方式,同样赏心悦目。盖杯泡茶的好处是保证茶味纯真、不失真味,还可以闻香、品香、观赏叶底。紫砂壶则更利于挥发岩茶的茶性,茶叶吸水后有伸展空间,能够均衡释放出茶叶的内质,紫砂壶易透气,也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岩茶的底蕴。
待到品茶环节,老山亦有妙招,他建议我们采用“啜吸饮用法”来充分品尝岩茶那种微妙且变化多端的让人舒服的“苦涩”。所谓“啜吸饮用法”,就是当茶汤入口之后,有意识地让茶汤顺着两腮直达喉咙,避开舌根部接触茶汤,这样可以避免苦涩感上升影响品茶的口感。
当一口茶汤入喉之后,尽量使用鼻腔呼气,让那种回甘的味道停驻片刻。老山笑着说:“不要急于喝第二口,那是浪费,尽情地享受一下这一口茶汤带给你的愉悦感受,这也是我们品茶的目的所在。”
只要是说茶,老山的气场就发挥得异常极致,他说茶道人皆可悟,颇有那么点佛家的意味,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品茶去感悟某种人生境界,在他看来这个过程可以是永无止境的。品茶时心境首先是平和的,在品的过程中觉悟一些事情,哪怕是看似微小甚至世俗的事理,都是自己的茶道。
不论是清苦或者清寂,也不论是禅定还是哲学,人生,通过这样的品味完成一种别样的思考过程,道亦非道,品过而自知。
我来评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