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向生态环境要效益

发布时间:2011-08-16 12:55:50 来源:福建茶叶网  编辑:福建茶叶网 

到蒲江去,一年630万全国乃至世界的游客慕名而来;到蒲江去,产城一体发展模式,吸引世界五百强企业落户“中国包装印刷产业基地”。蒲江,成都美丽的花园,其优美的生态环境在被高度认可的同时,其依托优良生态资源本底构筑的绿色产业体系的高端,也在逐步成型。

正如蒲江县委书记施跃华所说,通过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产业,坚定推进“三基地一轴心”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并初步构建起具有蒲江特色的新型城乡形态。蒲江这颗成都平原的“明珠”正在拉开熠熠生辉的大幕。

三大品牌产业

托起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向生态环境要效益,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产业,蒲江以统筹发展、绿色发展、聚集发展的理念,形成了覆盖全部乡镇、区域化布局的优质茶叶、水果、生猪三大特色产业带。农民纯收入中,来自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的收入达到70%。

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瞄准农业产业高端,规模化发展、科技化引领、市场化推进,农产品产能、品质、效益全面提升。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90%以上,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率达60%以上,专合组织带动农户面达80%以上。“蒲江造”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和国内大型超市,“蒲江雀舌”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价值达9.12亿元,荣获中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最具经营力品牌;“蒲江猕猴桃”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价值达8.66亿元;“佳享”肉制品成为中国驰名商标,现代农业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蒲江现代农业发展特色之路。

创新产城一体

两化互动建设样板城镇

蒲江坚持市场化导向,创新产城一体,建设寿安新城,走出了一条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推进、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引入市场主体办园区、吸引社会资本建城市,有效解决了城镇及工业园区建设“钱从哪里来”的问题。针对过去工业区功能单一、产城割裂的状况,探索建立了“统一规划、科学管理、协调联动、产城相融”的产城一体运行管理机制,园区和城镇的融合度全面提升。目前寿安新城建设跃上新台阶,短短9个月,综合服务中心、迎宾大道竣工投用,拓展城镇建成区面积近1平方公里。引进了投资3500万欧元的世界500强企业——德国博世集团;天龙材料等12个总投资16亿元的包装印务项目成功落地;寿安新城被正式命名为“中国包装印刷产业基地”。预计3—5年后,寿安新城将形成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规模,建成“产业聚集、城市繁荣、群众安居乐业”的宜居、宜业现代田园城镇样板和全市首个绿色低碳示范镇。

产业联动

形成蒲江特色新型城乡形态

蒲江县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逐步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有效地实现广大群众在参与三次产业发展中致富增收。

坚持以高效生态现代农业为基础、低碳生态加工业为主导、生态旅游业为新增长点,加强农业上、中、下游产业联动,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初步形成了县城工业区休闲食品、饮料加工和寿安工业区畜产品加工、成佳茶叶加工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配套产业集群,打造了光明樱桃、成佳茶叶、朝阳湖柑橘、复兴猕猴桃等不同类型的一三产业互动特色区,成功举办了中国采茶节、成都国际樱桃节等旅游节会,进一步拓展了农业功能,开辟了农业农村发展新空间。

产业的发展,也随之带动了城市化的进程,目前,蒲江初步构建起以中等城市(县城)为中心,以寿安为副中心,以重点镇(成佳镇、西来镇)和一般场镇为节点,以农村新型社区和农民聚居点为基础的城镇体系,构建山、水、田、林、城有机融合的新型城乡形态。

书记访谈

抓住生态资源

走蒲江特色发展道路

——蒲江县委书记施跃华

近年来,蒲江深入实施“三基地一轴心”建设,统筹推进“两化”互动、“三化”联动,形成了以高效生态农业为基础、低碳生态工业为主导、生态旅游业为新增长点的生态经济新格局,实现了产业的集群崛起和城乡发展的良性互动,走出了一条以三次产业互动发展为核心,城乡一体、协同推进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可以说,抓住了蒲江优良生态资源这个“牛鼻子”,走出了一条具有蒲江特色的发展道路。

未来,蒲江将始终坚持科学规划不动摇,夯实跨越发展基础;始终坚持取向高端不动摇,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始终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不动摇,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赢取更大发展空间;始终坚持产城一体不动摇,深入推进产城融合;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奋力开创统筹城乡发展新局面。

蒲江提出建设最美现代田园城市,就是要在生态体系、产业体系和新型城乡形态构建等方面用功着力,让广大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最终实现群众更加满意。生态体系最佳就是完善生态环境、生态产业、生态人居和生态文化体系,建成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县。城乡形态最美就是要完善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构建山、水、田、林、城有机融合的新型城乡形态。产业体系更优,按照“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标准,着力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成都休闲旅游基地和省级工业开发园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