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丹青茶百戏(组图)
发布时间:2011-07-24 13:01:43
来源:福建茶叶网
编辑:福建茶叶网

绿茶汤显现的茶百戏图:竹影清风

张天福老茶人品鉴分茶绝技(左一)


金玉满堂

秋韵
当茶百戏图“金玉满堂”,婚庆用的“龙凤呈祥”、“相伴一生”,还有企业庆典的“马到成功”等戏图呈现在人们面前时,令人惊奇不已。这一门珍贵的传统文化资源,正在我国著名的茶叶产地武夷山被章志峰发掘获得重生,并被列入了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是有着千年历史的茶百戏。
茶百戏诞生于唐代,是一门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茶道。用它独特艺术形式表现了中国传统风格的山水花鸟图案,使人们更深一层地了解了古代点茶和斗茶文化。用独特技艺将中国山水字画定格在茶汤之中。
茶百戏不仅是我国古代点茶、斗茶文化的实物写照,也是我国千百年来创造了内容最为精彩的茶文化奇葩之一。目前茶百戏作品和插花等景物相配,实现景中有画,画中现景。可根据活动主题选择图景,已做成欣赏和品饮兼备、(抹茶)点茶法和(团饼茶)冲泡法并用、养生和怡情共存的一种新型的茶类,逐步做成跨越时代、雅俗共融的艺术珍品。
生活中消失的茶道
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等等,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古茶道,其特点就是仅用茶和水不用其他的原料,就能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像,就像陶谷在《荈茗录》中记载的:“百茶戏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
分茶唐宋时期曾在闽北武夷山一带流传,目前已列入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代徐夤《尚书惠蜡面茶》和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都描述了当时武夷山一带分茶的情况。徐夤在《尚书惠蜡面茶》中也有关于茶百戏雏形的描述。刘禹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中描述:“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
到了宋代,宋徽宗和朝廷大臣、文人的推崇,把茶百戏做到了极致。宋代分茶受朝廷和大批文人的推崇达到鼎盛时期,其突出特点就是涌现出了许多有关分茶的茶学专著。在这些茶学专著中,对点茶、分茶有详细的论述,其中以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蔡襄的《茶录》和南宋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最具代表性。许多文人如陶谷、陆游、李清照、杨万里、苏轼都喜爱分茶,留下了许多描述分茶的诗文。
遗憾的是,自元代后茶百戏逐渐衰落,清代后尚未见关于分茶的文献记载。
武夷茶人让茶百戏重生
现代茶百戏的研究历经了艰辛曲折。中国首位茶学专业交流员章志峰1984年毕业于农大茶学专业,在大学期间了解了有关分茶的历史,同时了解到先祖章岷曾到闽北传播点茶、分茶技艺,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在1997年他被福建省对外友协选派到日本冲绳留学(研修)茶学和农业管理,初步了解了日本茶道,但由于时间关系和条件所限无法对日本茶道作更多的研究。
2004年,章志峰再次被选派到日本长崎讲授中国茶文化,在给日本茶道老师讲授中国茶文化的同时,也系统地学习了一年的日本茶道里千家流,从日本茶道的点茶和点茶工具如竹筅、水注等茶具中得到启发。回国后,章志峰开始对分茶艺术进行系统研究。
在5年时间中,章志峰通过对团饼茶制作、抹茶加工和分茶技巧进行几百次试验,起初采用现有茶叶原料加工后进行点茶、分茶试验,结果在茶汤中难以现出图像或现出的图像不清,试验以失败告终。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和分析,感到原料的制备也是关键所在。他开始自筹资金,选择适合的茶园,通过对不同的茶树品种、不同栽培管理措施、不同的采摘标准以及团饼茶制作和抹茶加工、点茶和分茶技巧,五年间进行了上百次对比试验。
2009年,章志峰终于初步研究出了分茶技艺,使茶汤中显现图案的保留时间从十几分钟延长到半小时至2小时。对此,章志峰说:“我为中国是茶和茶文化的故乡感到自豪,为中国佛教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以及对茶的普及,茶文化的繁荣作出过巨大贡献感到自豪。同时我觉得,在今天,中国传统的茶文化有着很大的开发潜力和发展前景,茶文化的品位还有待提高。”
如今人们看到,章志峰的这一研究成果,目前已突破了古代仅能用绿茶演示分茶的局限,可以用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等其他茶类演示分茶,表现中国风格的山水花鸟图案和文字,恢复了它古老的文化遗风,使茶百戏重绽异彩。
再现古老而珍贵的文化
茶百戏作为欣赏和品饮兼备的新型茶产品,具有独特的品饮价值,即可用抹茶通过点茶法欣赏和品饮,亦可用团饼茶冲泡品饮,是跨越时代,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茶百戏以其新颖独特的表现力吸引了大量游客,不仅如此,茶百戏也是独具保健功效的茶产品,可以丰富中国的养身文化。分茶采用点茶法,将茶汤连茶末一同饮用,较之现代的泡茶法,人体可获得更多不溶于水的营养成分如多糖类、矿物质、纤维素等等,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保健功效。
这一沉睡的古茶艺,经多年的艰苦努力,目前,采用点茶法,将茶汤连茶末反复搅拌而成,直接可以用各种茶类演示分茶,做到了中国六大茶类红、绿、青、白、黄、黑色用于茶百戏。茶百戏是中国古文化的一支奇葩,提高了茶的艺术欣赏性。
茶百戏以茶为窗展示中国茶文化,目前在武夷山市区设有茶百戏会所,培训交流仿宋点茶、分茶,还有日本茶道,插花和漆艺。
我来评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