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学” 一个动听的新名词

发布时间:2011-07-12 12:51:41 来源:福建茶叶网  编辑:福建茶叶网 

“西湖学”

一个动听的新名词

西湖学,顾名思义,是关于西湖文化的学问。或许连多数“老底子”杭州人都不知道,在南山路钱王祠对面,西湖博物馆旁,有一个西湖学研究院。

作为杭州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西湖学研究在2004年2月启动。杭州市专门成立了西湖学研究院和西湖学研究会,并建立西湖博物馆。西湖学研究院副院长、西湖博物馆馆长吴胜天告诉记者,西湖学研究“形象一点说,是为了收集西湖的‘生命信息’,破译西湖的‘遗传密码’。”  

新名词:西湖学

杭州“老市长”苏东坡曾这般感叹:“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而世上任何一个领域,只要深入进去,就可以变成一门学问,对于西湖的种种,便是“西湖学”。

自古以来,关于西湖的文章书籍多如牛毛。于是有人把关于“西湖学”的内容分为:神话传说、文人诗歌书籍,还有研究西湖历史人文地理的学术性著作三类。

“当代‘西湖学’,我们的研究面比以往更广泛,不仅研究人文、历史事件与人物,而且涉及到整体自然环境,包括西湖地区的气候变化、地质状况、动植物生态圈及其与人的关系、与景观的关系等。”吴胜天说。而西湖学的综合研究,为今后杭州市在“世界遗产时代”保护、发展西湖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若细细搜索,西湖的人文、历史、人物与自然环境等,足够让“西湖学”立体起来。无论是六桥花柳,还是三竺云岚;无论是灵隐古刹,还是岳王祠庙;无论是汩汩清泉,还是巍巍宝塔;无论是龙井茶韵,还是曲院荷香;无论是白居易、林和靖、苏东坡的湖畔仗履,还是白沙堤、文澜阁、西泠印社的历史呼唤;无论是诗词曲赋,还是花木园林;无论是佳肴、织锦,还是匾额、书画……无一不是“西湖学”的研究对象,而在当代“西湖学”研究中,极为重要的一项便是西湖文献的收藏与集结出版。

6月23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正式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可以预见,有关西湖的图书将在社会上持续升温,而“西湖学”这门默默做了多年的学问,或将成为杭州的一门“显学”。

新经典:《历代西湖书画集》、《西湖全书》

从西湖申遗成功后,“西湖学”这个名词频频被人提起,关于西湖的书在书店也开始热销,比如《西湖梦寻》、《西湖边的佛国》、《西湖》(精)、《天城记忆》、《西湖百象》等。

而“西湖学”文献中,更多透露出“西湖生命信息”的是《历代西湖书画集》和《西湖全书》。据吴胜天介绍,早在2004年,《西湖全书》就举行了首发式,当时有约100万字的《西湖通史》3册、约500万字的《西湖全书》50册、约1800万字的《西湖文献集成》30册。此后,编纂出版工作一直在不断推进,《西湖全书》增加到了84册,还新推出了《西湖研究报告》和《西湖辞典》,总字数达3100万字。

《西湖全书》,分镜头式地将西湖的“生命密码”一一披露出来:《西湖匾额》将杭州及西湖从古到今的各种匾额收集起来,配以历史、人文、地理等背景资料和图片欣赏;《西湖书法》则根据书法的衍进脉络,细数了西湖书法的分布和艺术特质;《高僧与西湖》则涉及在西湖文化圈常住过,与西湖山水人文发生过因缘故事的高僧们……

“《西湖全书》没有结束,后续增补书目或以申遗文本涉及的24个申报点为内容进行编撰。”吴胜天透露,还有一系列“西湖书”正由各部门紧张编纂中,包括杭州历史博物馆负责的《西湖孤山》、中国茶叶博物馆负责的《西湖名茶》、杭州名人纪念馆负责的《西湖名人》和杭州文物保护管理所负责的《西湖名碑》等。

杭州人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西湖边,陆陆续续触摸到西湖,他们也在文丛中,看到它的变迁,它的兴废,它的文化,它的传说,它的匾额,它的书法,以及与西湖有关的名人……所有这些与“西湖学”有关的内容,让“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的后人,轻松勾连起与西湖的情意,也让“西湖学”成为一个动听的名词。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