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一电信诈骗犯高墙内讲述犯罪“心得”
近日,常州武进警方远赴云南昆明,捣毁一个以“返还社保补贴”为由,从事电信诈骗活动的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张某等8人。警方初步查明,2013年7月以来,张某带领团伙成员冒充“社保中心”“财政局”等国家工作人员,以“返还社保补贴”为由,诈骗区域达6个省、16个地级市,涉案金额100余万元。
5月8日,记者走进武进看守所,与诈骗团伙主犯张某面对面,40岁,平头,身板结实,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显得年轻。作为福建泉州人,他普通话说得比记者想象的要好。“普通话讲得好,人家更会相信你。”后来的交谈为此作了最好的注脚。
抵押房子凑够诈骗本钱
像很多来自福建泉州的人一样,张某以前也是做茶叶生意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原来也是一个有良心的茶农。”从“有良心的茶农”到“没良心的骗子”,张某将原因归咎为“公款消费少了,卖茶赚不到钱”。
张某说,以前在老家种茶卖茶,虽说辛苦但能挣到钱,铁观音好的时候能卖到上千元一斤,一般的也要大几百,逢年过节的时候客户一个接一个的,不少是“公家”来团购的,一年少说挣个十几万。自从“上头”有规定以后,茶叶越来越卖不动了,价格越来越低,成本却越来越高。听人家说做这个来钱快,所以就“转行”了。
记者明白,张某说的是中央八项规定之后,可是茶叶生意不好做就只能去干骗人的勾当吗?他低下了头,没有正面回答。
干电信诈骗也需要投入,租房子,买电脑、手机都需要花钱,为此,张某却舍得“下血本”。“我把老家的房子抵押了,贷款6万块。”2013年7月,张某带着本钱和两个人来到昆明,租了一套房开始了电信诈骗的营生。
骗人的生意也并不好做,刚开始20多天一分钱也没有骗到。张某总结经验道:“因为是骗人嘛,自己心虚,说话声音也不自然。”带来的本钱所剩无几,张某回到老家,找叔叔作担保,又贷了7万元,再次投入到电信诈骗中。这一次,人员增加至8人,一线、二线、三线全部到位。有了之前的经验教训,这一次,张某的诈骗生意开始“转机”。
“最好的,在一个人身上做了两次‘大满贯’。”张某说的“大满贯”是指一次骗到49999元。因为ATM机上转账的最高限额为50000元,在行骗过程中他们指令受害人输入所谓“动态密码”49999,受害人哪里会想到,自己亲手按下去的数字就是即将送给骗子的存款数额。
以前给别人“洗脑”现在自己被“洗脑”
“骗了那么多的钱,有没有想过收手?”张某用沉默做了否定的回答。
“拿社保补贴的都是普通群众,这些被你骗的人平常生活困苦,真的很惨!”张某继续沉默,再次低下头。
“那你是怎么让他们对你深信不疑的呢?”谈到“业务”话题,张某又开了腔。“接话员手上都有一套剧本的,在谈话中会略施小计,多次制造紧张气氛,不给你充分考虑时间,这样就可以牵住他一步步跟着指令来到ATM机前。”
除了“诈骗剧本”,张某团伙还有“问答手册”,专门用来应对电话中提出反问或者质疑的情形。手册里集纳了最有可能被问到的话题和最稳妥的回答方式,局中设局,环环相扣,社保局财政局轮番登场,直至被害人完全消除戒心,亲手把钱转出去。
“他们搞的是一种心理战术,说什么今天是社保补贴领取最后一天,不领取就要作废了,然后站在你的角度替你考虑问题,实际上是一步步带你进圈套。讲的都是你爱听的话,拐弯抹角只为引你上当,我那个时候真像被洗过脑一样。唉!”记者后来采访的一位受害人的话进一步证实了“诈骗剧本”的超强“洗脑”功能。
“现在我每天在监室里,读监规,看教育片,管教干部天天给我洗脑,我也认识到错了。”张某说,在武进看守所的2个月,吃住都很好,钱管教人也很好,每天都跟他谈心,自己也想好好表现,争取早一天出去。
天上真的不会掉馅饼
“在昆明的时候,有没有想到有一天会被警察逮住?”张某苦笑了一下,看着记者身旁的武进公安局刑警大队中队长周越屏。此时,也许张某的脑海正浮现出4月4日下午被周越屏抓获的那个场景。
“说实话,有时候晚上睡在床上真的会想,哪一天要是被警察抓了该怎么办?”张某说,虽然干的事不道德、很冒险,但是来钱快,冒着侥幸心理,就这样一天天的干下来了,只是真的没想到警察来得这么快!
张某团伙一开始曾将电话平台撒向西藏、新疆等地,认为那里的人好骗,可是由于当地人方言不好懂,他们又转战其他省份。可是张某他们哪里想到,3月27日刚从武进邹区受害人王某那里骗到手1.6万元,仅仅8天后武进警察就站在了自己的眼前。
“现在我只想对那些人说,我骗了你们的钱,我对不起你们,我会尽量退款,赔偿你们。还有就是你们真的不要相信天上会掉一块大馅饼,哪有主动送钱给你的好事!”面对记者,张某真诚悔过,他说诈骗过程中利用了一些人的善良无知,也利用了一些人的贪图小利,总之只要有陌生人提及叫你“打钱”,你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就对了,钱可以等等再汇,先打个电话,防止上当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