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龙井茶村拆除违法建筑补种茶树

发布时间:2014-05-07 15:06:47 来源:浙江日报  编辑:戴睿云 娄献木 
 杭州西湖龙井茶村拆除违法建筑补种茶树

三处违章建筑被依法拆除。 钱江晚报记者 李震宇 摄

    福建茶叶网5月7日讯:杭州西湖龙井茶一级保护基地内1000多平方米的地块,不仅被硬化地坪覆盖,村民还在上面擅自造起了小木屋自住,而自己合法审批建造的独栋房屋则用来出租。5日早上,随着挖土机和拆违队伍的到来,西湖风景名胜区梵村外大桥这一处碍眼的违法建筑,被彻底清除干净。据悉,这1000多平方米的违建区域接下来将先复绿,待明年气候适宜时,逐步补种西湖龙井茶苗。

  梵村紧邻梅家坞,是著名的西湖龙井茶村,农民靠种茶、卖茶、开农家乐为生。“景区寸土寸金的地段,游人如织。在经济利益驱使下,个别村民近几年一点点侵占茶地,硬化地坪摆开茶摊茶座,甚至擅自建房,这是坚决要制止拆除的。”景区拆违办工作人员华凤鸣说。

  当天拆除的砖木结构房屋、硬化地坪等,由梵村外大桥53号、66号和68号户主未经审批擅自搭建和浇筑,面积达1099.04平方米。在景区,这里的违建不仅面积较大,还侵占了西湖龙井茶一级保护基地。

  3处违法建筑已存在多年,特别是外大桥53号户主老王已将自己合法审批建造的房子整体出租,涉及较大个人经济利益,拆违难度较大。景区拆违办和执法中队经过耐心取证确认违法事实后,对违法当事人发出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决定书和强制拆除违法建筑告知书,并多次上门对违法当事人开展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在违法当事人逾期拒不整改的情况下,今天直接强制拆除。前天,66号和68号两户农户主动拆除了钢架结构手摇棚。

  在当天的拆违现场,西湖景区还召开了“无违建区”创建现场会。今年1到4月,景区共拆除违法建筑120余处,面积总计8000余平方米。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任刘颖说,今年,景区还将重点拆除翁家山、白乐桥区块的违法建筑,同时加强全区的防控、监管,“理旧账、不欠新账”,在景区所有的公园、管理处和2/3的村(社区)完成“无违建区”创建。

    延伸阅读:挖掉千株西湖龙井开农家乐,拆——西湖边梵村的3处违章建筑前天被端掉了  今后,这块茶地将重新栽上龙井茶树,恢复茶园景观

    钱江晚报记者 杨晓政 实习生 林潇潇 通讯员 王琳

  出了杭州梅家坞,沿着梅灵南路往南行至之江路口附近,便是梵村。梵村离宋城只有几步之遥,和云栖竹径紧挨在一起,是西湖景区的西南大门。

  那一带的茶楼和农家乐,这两年也愈发受到品茶客的欢迎,特别火爆。平日里,茶客们络绎不绝,但谁也没有注意到,这里有好几家农家乐其实都是违法建筑,矗在路边也有好些年头——而且是挖掉近千株西湖龙井茶树后建起来的。

  这几处违法建筑,前天终于被拆除了。

  挖掉近千株龙井茶树建小木屋  这3幢违章建筑,前天被端掉了

  前天上午9点半,一台大型挖掘机开进了西湖景区的梵村外大桥附近。一同前来的,还有一支由100多人组成的专业拆迁队伍,他们头戴红色安全帽,身着军绿迷彩服。

  在此刻,将要面临被拆命运的,是梵村的三处农村违法建筑。这些违法建筑“地段”黄金,位于村口附近的茶园,游客一进村,就会被那看似原生态的小木屋吸引住。实际上,小木屋的地基上,原先栽种着近千株龙井茶树,这块地属西湖龙井茶一级保护基地。在2004年到2013年间,3家农户陆续擅自侵占附近的茶园,挖掉茶树,盖起小木屋,加起来总共达到了近1100平方米面积。

  随着西湖风景名胜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颖的一声“开始”,拆迁队的工作人员纷纷拿起扳手,挥动铲子,开始忙碌。挖掘机也隆隆地工作起来,它的巨臂一挥,砖木结构或木结构的建筑应声倒下。

  由于要保护地皮,还要考虑到拆迁后恢复茶园种植,这三处违法建筑拆起来并不轻松。到了上午11点半,拆迁工作才算基本告一段落。

  “拆除违章建筑后,这块茶地将重新栽上西湖龙井茶树,恢复茶园景观,”西湖景区工作人员说,西湖龙井茶园是西湖遗产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茶园的面积计算和保护措施,在《西湖申遗文本》中都有严格的界定,作为遗产地的管理方,西湖景区管委会乃至杭州市政府,都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会有非常正式的承诺,“我们要说话算话,更要发自内心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对子孙后代负责。”

  三户违章建筑中  两家开农家乐,一家“钉子户”

  被拆迁的三处农村违法建筑,都位于梵村外大桥。

  其中两家是开农家乐的,近几年做得风生水起。生意做大了,这两家店的老板就觉得自己的房子显得太局促。于是,两三年前,两位老板自作主张,把自家附近的茶地圈起来,搭起了钢结构的手摇棚,还用混凝土私自做了硬化地坪,搞成了室外茶室的模样,每个茶室占地就有三四百平方米。

  “2011年以前,梵村是西湖边条件最差的村子,2011年9月整治完工,环境好了,游客就来了,农家乐生意和房租收入都蛮好。”村民老张说。

  是的,沿着梅灵路,两侧都是绿绿的茶园,掩映在茶园里的江南淡雅民居,就是梵村村居。村里村外、屋前屋后种了1000多棵桂花,秋天很美。城里人喜欢去梵村寻找慢生活的感觉,找家茶楼,桂花树下一坐,点杯龙井茶,欣赏银杏飘叶,真是很有滋味。

  梵村280户人家,有28户人家自己开了茶楼,几乎家家都挨在茶田边、桂花树下,风景都不错,吃的也是地道的农家菜,人均50元左右,不做茶楼生意的村民,若将房屋出租,租金一年大约能收入15万元。“每增加1个平方米,就是收入呀。”村民老张坦言,搭建违章建筑的邻居觉得,违章悄悄搭起来,能赚一点是一点。

  第三户违章建筑有点不一样,户主是私自建来自己住的。那是一幢单层的砖木结构房子,今年1月刚刚建好,占地50多平方米。这户人家虽然没有开农家乐,但毕竟住在这一带,所以平时也会炒炒茶,卖卖茶,利润也不薄。

  这家的拆迁难度有点大,4月底的时候,西湖拆迁办通知了拆迁期限,也上门几番相劝,但始终劝不动这家“钉子户”。西湖拆迁办最终重拳出击,组织专业队伍昨日进行强拆。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