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蛋走红两岸 全民狂欢亦需理性看待

“大陆一般人消费不起茶叶蛋”的言论引起了大陆网友的奋力反击。日前,甚至有广州某土豪自费买了10万个茶叶蛋,在广州珠江新城的花城广场免费派发。
福建茶叶网4月2日讯:“茶叶蛋”引发的话题与争议,不过是两岸和平发展、交流广泛的主旋律中的一个插曲,对此不妨一笑而过。
而对于茶叶蛋式的偏见,两岸同胞不仅要客观对待,更要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增加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唯有相互理解、相互欣赏,才能减少误读,化解隔阂。
“茶叶蛋”一词为何连续多日占据微博热搜词排行榜前列,成为网友 “炫富”的网络神器?
曾被封为“茶叶蛋教授”的台北美食学院教授高志斌被迫站出来回应称“言论遭误读”又是怎么回事?
“一颗茶叶蛋的距离”的两岸话题背后又有什么值得深思?
风起:最近“茶叶蛋”怎么啦?
这阵子,茶叶蛋走红得有点让人莫名其妙:先是数十万网友踊跃参与了“你吃得起茶叶蛋吗”的网络调查;继而是广州土豪日前在广州花城广场免费派送十万个茶叶蛋;再到昨日一位河南网友编了一首名叫《俺们都吃茶叶蛋》的歌在网上火速走红……
茶叶蛋到底是怎么啦?原来,一切源于近期台湾播出的一档综艺节目,在这档节目中嘉宾高志斌称,大陆团到台湾虽然很敢花钱,但普通百姓根本吃不起茶叶蛋,“叫茶叶蛋的东西,他事实上消费不起,人均所得是很低的”。
记者发现,这档台湾综艺节目其实今年1月份就已经播出了,但在本月底,茶叶蛋这个话题随着微博名人“使徒子”的一则漫画而走红。这则漫画讲述的是一颗屌丝茶叶蛋如何奋斗到茶叶蛋界的顶峰,成为“茶叶蛋中的战斗机”,心酸又励志。茶叶蛋这个话题蹿红,堪称近期第一热门词汇。
云涌:网友奋勇还击为哪般?
由于该节目观点太过离奇,在微博上网友们纷纷以茶叶蛋为话题进行了调侃,并晒出自己的茶叶蛋照片进行“炫富”。
连日来,网络上关于“茶叶蛋”的恶搞段子如雨后春笋。流行于微博的热词调查“你吃得起茶叶蛋吗”,迄今已吸引了超过数十万名网友投票。其中,一部分网友调侃“根本吃不起,高帅富专属消费品,购买要分期”,而另一部分网友则表示“毫无压力,一口气吃十个,身体倍儿棒”。还有网友调侃说:“酷爱喝茶,含泪花3万元买了一斤茶叶却被媳妇拿去煮了茶叶蛋,我那个怒啊:茶叶蛋能用这么便宜的茶叶煮吗?”
一则题为《原来台湾人是这么看我们的!》的天涯论坛帖子也再次引爆网络:“大陆人民吃不起茶叶蛋”、“大陆产妇不坐月子”,“台湾人在深圳火车站吃泡面引起围观”——这是出自台湾电视谈话节目的言论。
一颗茶叶蛋让大陆网友在调侃加自嘲的路上似一副停不下来的节奏,却难掩不被台湾同胞了解的无奈与失望。
止戈:教授致歉称无主观恶意
高志斌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脱口而出的一句话,而今却在互联网上引发轩然大波。日前,高志斌回应称,自己言论被误读了。
高志斌回忆说,当时有学生提出想去大陆卖茶叶蛋。他就提醒说,大陆不是每个地方的人都吃茶叶蛋,注意营销手段。“我没有主观恶意,是想要提醒学生,那些穷的地方不可能人们每天都买你的茶叶蛋。”
他说,这些天他看了网络图片,那是剪接过的视频画面,拼接起来刚好构成他认为“大陆很多地方吃不起茶叶蛋”的结论,“让大陆网民不开心,很不好意思!”
随着话题的持续发酵,有评论认为,尽管台湾岛内有一些人依然沉浸在20年前“台湾奇迹”的梦幻里,看不清大陆的发展。但是,对于台湾,大陆的年轻人又全部了解吗?当台湾年轻人反思“台湾不应忽视大陆经济表现正越来越好”时,大陆年轻人是否也会反思“在文明素质方面,和台湾相比我们的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平息:太认真,你就输了
为何茶叶蛋会“冷饭新炒”后引发热议?
有分析认为,除了话题本身十分热以外,还有三种可能性:一个是网友自发炒热了这个话题,因为这个话题能让每个人都有吐槽的欲望;二是微博网站特意将这个话题放置到显眼的位置让网友点击进而发微博吐槽;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幕后有网络营销公司在做推手,提高这个话题的点击率,进而成为热门话题。
也有资深综艺节目迷分析称,台湾综艺节目死亡率很高,最大的一个原因是,过分博人眼球, 这次正是媒体与网络的盛宴,认真你就输啦!
其实,按照网络传播规律来看,每过一段时间,网络就会有一次“全民狂欢式”的网络情绪释放,比如“杜甫很忙”、“妈妈喊你吃饭”。社交媒体后面是一个个的人,大家共同在社交平台上展示着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段时间连续的负面消息,昆明事件、马航事件,压得网友们喘不过气来,悲观的情绪被宣泄完后,自然又进入一种全民狂欢的状态,这次狂欢的对象是茶叶蛋。
一味嘲讽偏见缺乏应有气度
不起眼的茶叶蛋近日成为“炫富神器”。台湾某教授在一档台湾综艺节目中称,大陆百姓收入低,消费不起茶叶蛋。这期节目的视频截图最近再次被翻出来瞬间引发热议,连日来网友纷纷晒茶叶蛋“炫富”,予以嘲讽回击。
恶搞归恶搞。但一颗茶叶蛋让大陆网友在调侃和反击的路上一副停不下来的样子,却真实地反映出在两岸和平发展、交流广泛的今日,两岸同胞的相互认知有欠缺的事实。交流信息的不对称是“茶叶蛋”言论产生的现实土壤,以致一些台湾人对大陆的印象仍停留在过去某个时间点,或多或少地带着偏见。由于历史原因,这种偏见背后还隐藏着某种傲慢的情绪,使之成为两岸思想交流的绊脚石。
其实,在我们反唇相讥之余也该自问,对于台湾,甚至其他地区、国家,我们是否也有多少“茶叶蛋”式的偏见?我们看到的只是台湾的一档综艺节目,在网络传播的发酵下,有些节目可能被断章取义、无序放大。事实上,“茶叶蛋”式的言论在台湾并不能代表主流看法,在台湾,也有不少对大陆发展成果激赏不已的普通民众。而当这些有失客观的言论被推至公共舆论空间时,不少大陆网友又陷入了认为台湾人对大陆人有偏见的偏见之中。
如果说,“笑贫”的茶叶蛋刺疼了大陆无数网民的心,那么,网友的奋起还击则更像不容人说贫的心态在作祟。实事求是地说,仍有人吃不上茶叶蛋,甚至没见过茶叶蛋。就在2012年,中国还有1.28亿的贫困人口,人均年纯收入不到2300元人民币,也就是说,一个月收入只有191块6毛钱,每天只有6块3毛,离人人能吃上“茶叶蛋”的生活水平,的确仍有一段距离。
不可否认,面对偏见,公众有权利愤愤不平。但与其在喋喋不休地争论中扳回几两面子,不妨有气度点,一笑了之,进而借助网络平台,主动抛开隔阂,更加加强两岸交流,增加彼此了解信任,携手进步。
延伸阅读:不一样的茶叶蛋
不起眼的茶叶蛋一夕爆红,不管背后是什么诱因,什么目的。全民狂欢过后,也许我们更需要了解,一个真实的茶叶蛋。
台湾:茶叶蛋真的很贵
茶叶蛋走红后,一位自称在台湾生活过的网友如此写道:大陆人真的不能天天吃台湾价格的茶叶蛋。
“客观来讲,台湾的茶叶蛋,大陆是消费不起的,台湾吃的东西死贵。”在台湾,茶叶蛋大约10元人民币一个,大陆当然人人有10元人民币,可是要真的天天吃、经常吃10元一个蛋,大陆人实在不行。台湾的人均GDP,是山东省的2倍,台湾人均1.8万美元,山东省9000美元。在台湾,吃的东西只要是手工的,可就不是2倍的差别了,都要好几倍于山东省。比如茶叶蛋,我们1.5元,他们10元,7倍,其它的水果、面条,样样都贵得很。
大陆:常吃未必是福气
这个事件也引起人们对茶叶蛋的关注,有网友甚至自制歌曲《俺们天天吃茶叶蛋》。不过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专家并不建议经常食用茶叶蛋,因为茶叶和鸡蛋的搭配对胃有刺激。
全国各地都能买到茶叶蛋,有网友称自制茶叶蛋成本只要7毛钱。不过,虽然茶叶和鸡蛋都是有营养,但专家建议不要经常食用茶叶蛋,因茶叶中含有生物酸碱成分,还有酸性物质,在烧煮时会渗透到鸡蛋里,与鸡蛋中的铁元素结合。这种结合体,对胃有很强的刺激性,久而久之,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观点速览
减少误读, 增进了解
新华网:“茶叶蛋事件”折射出两岸之间虽然一年有多达800万人次的相互往来,却依然存在相当程度的彼此误读,落差之大着实值得深思。因此,减少误读,化解隔阂,既需要两岸媒体善尽社会责任,加强对彼此情况客观、公平的报道,更需要两岸同胞常来常往,眼见为实。
茶叶蛋走红核心是“好玩”
中财网:面对现实生活强大的压力,网友们需要在互动中调侃戏谑,博得一乐,好不容易抓住个“茶叶蛋”谁肯轻易放过。于是狂掀起消费“茶叶蛋”的热潮。其实,“茶叶蛋”的核心词就是“好玩”。
反唇相讥是反应过度
京华网:偏见源自何方?源自傲慢,源自优越感,也源自信息不对称。而我们在反唇相讥之余,也该自问,是不是有点反应过度?对台湾专家的偏见,我们当然有权利愤愤不平,但不妨一笑了之。如果能够化耻辱为奋进,使所有的人都吃上茶叶蛋,倒也不是坏事。
取长补短才能一起进步
中国台湾网:“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不是台湾社会的主流看法。期待有一天“茶叶蛋”占据微博热门榜时不再以自嘲的姿态呈现。作为同一个民族,我们应该做的是在竞争和合作中取长补短互相提升,每一个青年人都有责任让两岸共同进步,而不是加深误解。
鸵鸟心态要不得
环球网:台湾历来以开放经济和社会为傲,但最近几年岛内出人意料地萌发出强烈的保守观念和鸵鸟思维,一些人一面以自身的意识形态优越性自居,一面却无视两岸经济实力已然完全转变的现实,行为方式越来越有“闭关锁岛”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