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茶博会杂货唱主角 没有消费凭证维权难
杂货会暗藏“宰人刀”
朱先生平时喜欢喝茶,家住火车站附近的他昨天一大早就和好友坐车去茶博会现场,准备买点好茶叶。可是走进会场后,患有哮喘的他被一阵很浓的油漆味顶得喘不过气来,进门一看,发现大门口处摆着沙发、木床等家具,他一开始以为走错了地方,询问会场保安,保安说这就是茶博会会场。朱先生无奈继续参观,牛角梳、工艺刀具、花瓶摆件……各种杂货充斥着会场,这让朱先生不断摇头。
和他一起去茶博会的朋友看上了一套茶具,商家标价100元,还没砍价就降到了90元,朱先生上前一看拉着朋友就走。“这种茶具在昌乐路文化市场也有卖,也就30多元一套,到了会场贵这么多,真坑人!”朱先生向记者介绍说。记者在会场中暗访发现,商场中的这些百货确实存在价格虚高的问题,一款号称澳门特产的肉松蛋卷,在会场上卖25元一盒,记者随后找经销商询价,结果经销商给出的零售价在10元左右。
“贴牌”红茶品质存疑
茶博会变成了杂货会,但终究还能从梳子、按摩器商家中间找到卖茶叶的商户,那么这会场上的茶叶质量怎么样?“我刚才到茶博会上看了看,发现茶博会上很多茶叶的品质存在疑点,有些号称是正规商家却在销售三无产品。”市民周先生的投诉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按照周先生提供的线索,记者找到了一家经营正山小种的商家,在货柜上摆放着一种透明包装的“野生小种”,商家要价100元,记者伺机砍价,女销售员表示150元可以买两盒,最终记者以50元一盒的价格买下了这盒正山小种,商家不提供任何发票或者收据。
随后,记者仔细观察外包装发现,在透明外包装上,商家的单位名称是后贴上的,而且“QS质量安全”标志没有生产许可证编号。打开外包装后,内层独立包装上没有生产地址、没有生产日期、没有品牌标识。“我们这样的茶叶店多少钱都不敢卖这种茶,这是要砸牌子的。”当记者打开外包装找一名茶叶店的工作人员咨询时,他用水冲泡后刚闻了一下味道就倒掉了,同时不建议记者饮用。
没有消费凭证维权难
对于这种种乱象,记者咨询了岛城一知名茶叶经销商宋女士,她表示自己每年都会参加行业协会组织的展会,但是对于这种“杂货会”一直不感兴趣。“这种不专业的展会不论是经济效益,还是品牌效益对我们都没有吸引力。”宋女士说。
对于茶博会上的各种乱象,记者也试图采访主办方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罗先生,当记者询问为什么茶博会变成杂货会时,罗先生沉默一会后表示他很忙,过会回答,就挂上了电话,可截至记者发稿时,也没有得到罗先生的回复。
这样的展会问题茶出现问题后如何维权?“如果商家不提供任何消费凭证,那么消费者维权就要看商家是否承认消费者与其有买卖关系,如果商家不承认,那么消费者维权就会有一定难度,所以我们建议消费者在商家不能提供有效凭证的情况下谨慎购买相关产品。”12315的工作人员提醒说。
特别提示:逛茶博会遇陷阱可投诉
如果你在逛茶博会时遭遇陷阱或者遇到纠纷,可以拨打早报热线82888000投诉,早报记者将第一时间赶往展会现场,帮你维权,并进行跟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