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恒福茶文化博物馆:烹茶尽具 自在生活
走进这座公益性的民间茶文化博物馆,馆藏的上百件经权威机构鉴定的历代茶具便呈现眼前,既有自唐代以来的各种茶具文物,也有当代名家作品,更有恒福茶业公司自创、获国家创新设计最高奖的茶具。
馆长徐结根是一位茶老板,更是个地地道道的爱茶人。“我希望通过博物馆这个载体,与大家探讨茶史,追溯茶具的来龙去脉,以器兴茶,传播中国的茶陶文化。”他说。
“茶具和其他饮具、食具一样,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共用到专一、从粗糙到精致的发展历程。”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古代茶具展示区中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茶具,仿佛隔着历史的烟尘散发出幽幽茶香。
造型古拙的唐代长沙窑小碗和绿釉带盖茶末小罐,再现了茶具“初生”时期的状态。据介绍,唐代以前食具、酒具、茶具几乎是共用的。专用茶具的诞生,是随着唐代饮茶之风的兴起,人们讲究饮茶情趣之后,才快速发展起来的。
宋代江西景德镇的影青杯晶莹剔透,显示出我国陶瓷发展高峰时期的功力。讲解员介绍说,汝窑是宋代陶瓷的代表,达到了传统陶瓷美学的极致。汝窑是宋代为满足宫廷需要而设立的窑厂,出产的瓷器自北宋以来就是品鉴家们竞相珍藏的对象。据传,艺术修养非常高的宋徽宗,每年只从汝窑挑选36件瓷器作为御用品,剩下的不论好坏一律砸碎,不得流入民间。汝窑的产量如此之少,加上北宋后期战乱不断,汝窑兴盛不过20余年,所以弥足珍贵,全世界不足70件。
观赏完古代茶具,还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近现代茶具及名人名家作品,其中有不少作品是恒福茶业与当代名家合作推出的。在众多创新作品中,当代紫砂艺术大师汪寅仙创作的“东道汝窑鱼乐壶组”尤其引人注目。汪寅仙大师将良渚文化中玉器的鱼元素融入茶具设计中,并沿用了其最具代表性的渔翁壶造型,生动活泼,意趣盎然。
而最令徐结根骄傲的,则是一款看上去并不起眼的茶杯,名为“自在杯”。它可当茶杯又可当茶壶,杯口处月牙状的茶隔,既能在喝茶时避免茶叶入口,又能在倒茶时轻松分离茶汤。这款由恒福自主设计的“自在杯”,获得了有着中国工业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红星奖。
借着“自在杯”,徐结根道出了自己推广茶陶文化的“自在生活”理念,“中国的功夫茶讲究内外兼修,品茗之道追求的是外在的泡茶技巧与内在心性修养的结合。一道功夫茶,除了器、茶、水、火、冲等讲究,还需要完整的工具、苛刻的工序,喝出了内涵,也修炼了人的心性。但这也正是功夫茶在快节奏的当下难以推广的原因。所以,茶文化要推广,就必须对茶具进行设计创新,让人们既能体验到功夫茶的味道,又不失便捷和自在”。
参观完博物馆,徐结根的一番话仍令笔者回味。是的,生活犹如泡一杯茶,投茶、注水、翻滚、浮沉……。我们很多时候可能无法选择生活的方式,但并不妨碍我们拥有一颗自在对待生活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