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渴渴,苏州东山万亩碧螺春茶园盼水解“喝”
“今年自出梅以来,连日高温少雨,见到水我就兴奋极了。”种了6亩茶园的老袁眼睁睁看着土层较薄地块的碧螺春开始发黄落叶,心急如火。这些天,他与村民们自行购置了烧汽油的小型水泵,每天凌晨三点不到,就要背着100多斤的家伙上山,排队从分布于山区的106座大小蓄水池取水浇灌。
为此,东山镇27座山区引水固定泵站已连续满负荷运行超过30天,总动力1334千瓦,抗旱浇灌面积23万亩次。“尽管如此,还是难以满足干旱情况下整个丘陵的供水需求。”在抗旱指挥部临时办公室里,东山镇副镇长杨忠星略显疲惫,“此次镇上受旱情影响面积为3.01万亩,涉及茶叶、银杏、板栗、枇杷等作物,都是农民主要收入来源,预计直接经济损失约360万元。”
花大力气引水上山,为何满足不了需求?杨忠星解释,东山的果树与茶叶主要集中在3.5万亩的丘陵山区。自2005年开始,镇上就对整个丘陵地区的引水上山工程进行修复,但涉及面积巨大,目前引水上山工程尚未做到对经济林种植区的全面覆盖,其中碧螺、雨花等景区部分经济林还处于引水“盲区”。要让农作物“喝”上水缓解旱情,除了天公作美,最重要的还是要获得大型机械设备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