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沙坪坝:茶坊老板分享上万册藏书
“我以前常跟金融圈子打交道,所以商科类的书籍比较多。”老鲜说,这些书是他从大学时代开始近20年日积月累的“宝贝”。
“书不在藏,看的人越多,越能体现它的价值。”在茶社开业之初,万卷藏书满当当地摆在一堵藏书墙和4个书架上,那气势才叫漂亮。
如今10个月过去了,茶社的确来了不少爱书的人,还收到2000多本朋友或陌生人捐赠的书。但也有近4000册藏书遇到了“有借无还”的尴尬。
借书:4000本书有借无还
昨天中午,我们来到老鲜的茶坊,这个茶坊主要为打算创业或为资金找项目的人提供交流平台。伙计们说,平时每天至少有40人在这里聚集。
“来我这儿看书的人很多,这些书能为打算创业的年轻人拓展视野。”老鲜的书架,就放在茶社最醒目的位置,他说,10个月前,有4个书架,还有一堵藏书墙,但现在,书架只剩两个,藏书墙拆了,一些他特别珍惜的书已被收回家中。
让老鲜这样无奈的,是那近4000本被借走的藏书,茶社内的监控摄像头记录了大量书籍被带走的画面。最近的一次,是在7月4日,3个年轻人离开时,带走了满满4个口袋的书。老鲜看到监控后,拨通了其中一个小伙子的手机,“他说看完了会还回来,但现在快一个月了,书还是没还回来。”
最令老鲜不舍的,是一本上世纪50年代出版的《红土地》,他15年前收得,2月19日被人带走,“有人喜欢我的书,是好事。但我想问那些借走书的人,你们看完了吗?看完了就快还回来吧,让更多的人有阅读它的机会。”
还书:按时还书的人更多
现在,老鲜每月会花1500元补充新书。老鲜说,让他坚持下来、继续与人分享书的,是另一些人和故事。
“爱读书的人,看到喜欢的好书,就有一种感觉叫欲罢不能,所以常有人将书借走,带回家中继续阅读。”老鲜说,每个月,跟他打招呼要将书暂时借阅的不下20人,这些人,几乎都按时将书还回,从不失约。
令他印象最深的,是一名重庆大学的学生,“我们约定7月1日还书,那天沙坪坝下大雨,他专门跑到茶坊,就为来打个商量,说书没看完,希望再延长两天。”这样的守信行为,让老鲜和伙计们觉得挺高兴。
在茶社内,一些市场上不好买的书籍,常被人借走整书复印,如《销售与市场》这套书的渠道版和管理版,“带走这两本书的,大多是工作3-5年的上班族,里面的内容他们希望保存。”老鲜记得,这本书曾多次被人借走整书复印,但从没有人打过这本书的主意。“我算了一下,这套书复印下来,复印费都得上百元。”
捐书:很多书友捐书
时间久了,老鲜的茶坊在爱书人的圈子中很有影响力。有人把老鲜分享藏书的故事放上了网,半年前开始,老鲜陆续收到一些陌生人捐赠的藏书,“有人将书送到我这儿后,名字都不肯留下。”
如今,老鲜建了一个文档,里面记录了每一本捐赠到此的书名和时间,这些书被摆放上架时,会专门注明,“爱书之人捐赠,请你珍惜。”
有一个人令老鲜印象深刻,感动了茶社的不少熟客,“那是一个广州来的中年人,他见到茶社里堆了这么多书,就好奇地问老鲜:“你不怕看的人多了,书被损坏?”老鲜回答道:“有一种乐趣叫分享,我乐在其中。”
老鲜没想到的是,这位客人回广州后,花了400多元的邮费寄了两箱书到这儿,“他留了一张条子说,这些都是他的旧书,希望分享给更多的人。”
现在,老鲜的茶社已收到了2000多本捐书。这令他觉得,自己应该坚持,因为,有一种乐趣,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