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泛珠三角茶业合作(贵阳)组织”呼之欲出
作为第九届泛珠大会的承办方,贵州省积极开展与9省区的前期磋商会议,特色农业是其中的一项。贵州省农委率先提出了建立泛珠三角茶业组织的构想。
“泛珠三角9省区的茶叶总面积达到2100万亩,占据了全中国茶叶生产的2/3,茶业联合组织的建立很有必要。”贵州省农委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胡继承在大会发言时提出了这一构想。茶叶,成为串起9个省区特色农业发展成果的金线。
泛珠三角地区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湖北、云南、四川、广西、贵州等9个省区,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该区域是中国6大茶类品种齐全的地区,集聚了红、绿、黄、乌、白、黑六大茶类,福建的铁观音、大红袍,广东的凤凰单丛,贵州的湄潭翠芽,都匀毛尖,四川的竹叶青,云南的滇红、普洱茶,湖南的君山银针、安化黑茶,江西的婺源绿茶,广西的六堡茶等名扬海内外,同时,西南地区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两广地区是茶叶出口的重要口岸和消费区。
福建省农业厅副厅长郭跃进说:“成立茶业联合组织是开拓市场、共同发展的市场载体,可以增强区域竞争力,共同维护茶叶质量安全。”
事实上,9个省区都是茶叶主产大省,但侧重各有不同。贵州、云南、四川是主要产区,产量大、供应能力强;广东、福建等省区,既是茶叶主产区,又是消费大省,特别是广东,年人均消费量1千克,其中广州市年人均消费量达2千克,拥有全国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全省消费总量在10万吨以上,会展业发展速度快,对促进中国茶文化和茶经济起到重要的作用;而湖南、江西等省区,是全国茶叶出口的大省,其中湖南更是排在全国出口第二位。
优势互补,渠道共享,让与会人员对区域茶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广西农业厅副厅长郭绪全说:“建立泛珠三角茶业组织非常好,有必要,这个区域的茶产业做好了,中国茶产业就能做好。”
建立泛珠三角茶业组织,各省区可以相互通报茶叶展销信息,相互邀请企业参展,通报茶叶质量检测结果,而香港和澳门的进入,也为泛珠地区的茶叶进入港澳市场提便利,实现产业和区域的大整合。
经过磋商,最终,会议达成了四项共识:建立中国泛珠三角茶业合作(贵阳)组织、建立“泛珠三角”区域茶叶行业组织协作例会制度、深化泛珠三角区域茶叶科技交流、推动区域合作,渠道网络共建。并将在9月的泛珠大会上正式宣布,签署成立“中国泛珠三角茶业合作(贵阳)组织”的联合宣言。
区域内茶业界将通过这一平台,积极深化合作、紧密联系、拓宽领域。茶业组织的成立,展现出广阔的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不仅为贵州茶叶搭建起营销网络平台和渠道,进入全国乃至国际大市场领域。更将使这一区域成为我国涵盖面积最大和最具发展潜力的茶产业合作区。
专业人士指出,茶组织的成立,将在搭建区域内茶产业产销平台,使产销见面、需求接轨等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名词解释:泛珠大会
泛珠大会,全名泛珠三角区合作与发展暨经贸洽谈会。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我国将与东盟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积极推动亚洲合作的新形势下,港澳要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实现新的繁荣和发展,必须扩大发展腹地;大珠三角要适应新一轮发展的需要,必须依托新的发展平台;毗邻东盟和大珠三角的省区要参与国际竞争,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寻求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有鉴于此,以珠江水系为纽带,山水相联、人缘相亲、经济联系密切的省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形成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关系。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与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由九省(区)人民政府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主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担任论坛指导单位。
按照《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规定,论坛和洽谈会每年举办一次,按照“共同主办,轮流承办”的原则由“9+2”政府轮流承办。2013年9月,第九届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暨经贸洽谈会将在贵阳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