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县柳林乡望江村发展茶叶、旅游产业纪实
福建茶叶网9月20日讯:黄梅县柳林乡望江村位于柳林乡西北部,四面环山,山水资源丰富,大别山人,党员38名。该村现有耕地面积870亩,林特基地面腹地公路穿越全境。全村下辖10个村民小组,394户居民,1568积1300亩,是一个典型的山多田少的山区村。近年来,村“两委”按照乡党委的总体部署和“高山楠竹低山油,保护生态兴旅游”的发展思路,抢抓机遇,充分发掘资源优势,激发群众热情,采取农户+合作社的模式,扩建茶叶生产基地,培植“叶荡绿茶”品牌,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旅游产业。通过对资源的经营,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提高了老百姓收入、改善了山乡人居环境。
望江村,这个偏远的山区小村,在80年代初,集体产业只有300亩茶叶基地和1300多亩林特基地,每年收入不过几千元,兑现村干工资都十分困难,更谈不上发展。到2000年左右,村两委一班人带领群众,对300亩老茶叶基地进行改造,并逐年发展新茶叶基地,村集体经济收入略有提升,但依然入不敷出,村级各项事业发展缓慢。
2001年,村两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会议决定对本村茶叶在深加工上下功夫,做精品绿茶,创叶荡品牌。村集体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请县林业局的工程师曹尚志到望江村现场指导茶叶生产、加工技术,派村里技术骨干到英山县学习茶叶先进加工工艺。通过学习,推陈出新,变粗采茶为精采茶,变毛尖茶为青峰茶、变粗包装为精包装。同时,注册“叶荡绿茶”商标,发挥品牌优势,由粗放式经营变精细化管理,极大提升了茶产品附加值。
望江青山绿水的灵气,孕育了叶荡绿茶与众不同的高贵品质,望江老百姓的勤劳智慧,制作出色香味俱佳的精品好茶,短短几年时间,叶荡绿茶品牌迅速被社会各界认可,香飘四方,产品远销武汉、上海、北京,叶荡绿茶供不应求,价格由原来的每斤几十元提高到现在的400多元,全村茶叶每年毛收入由原来的30几万元提高到现在的120多万元。以茶叶为龙头的产业,带动了村集体经济飞速发展,村级集体年纯收入由过去几年的10万元提高到现在的近40万元。
为改变一直以来茶农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实现抱团发展的目标,2010年,村两委班子在支部书记王质兵的带领下,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党员代表大会,宣传发展理念,做通群众思想工作,顺利把过去原属个人承包山统一收回村集体范畴,由村集体集中开发,变个体经营为公司化运作,为做大做强“叶荡绿茶”打下坚实基础。2010—2012年,村集体投资20万元新开发茶叶基地300亩,栽种茶叶苗15000株,新基地将在3年后取得投资回报,5年后大见成效。新老600亩茶叶基地将为“叶荡绿茶”规模发展提供原材料支持,并成为带动望江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如何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作为一名长期在基层工作的老同志,村支部书记王质兵带领村两委一班人,仔细分析望江的资源优势,提出以发展山乡旅游产业为老百姓增收寻求增长点的思路。望江村借县委县政府的整村扶贫推进的东风,将小城镇规划好、建设好,努力改善山乡居民人居环境。同时,充分利用望江村独特地理优势,做大做强以“农家乐”为主的旅游业,开发柳林望江休闲自助游、自助采茶游、户外活动基地等特色旅游项目,通过强化自身优势,打造望江特色,将望江村自觉融入北部山区旅游带,并努力成为旅游带中与众不同的亮点。
叶荡绿茶,香飘四方,为望江村集体和老百姓带来了滚滚财源,也为望江村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望江村正着手改善民生,制定村级发展规划,兴修村级公路、完善村基础设施。自来水的通村入户、卫星电视的广泛普及、村办公大楼的兴建、村文体活动设施的兴建、组级公路的拉通硬化、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等一系列惠及民生工程正在筹划或实施当中。在村集体带领和推动下,在望江老百姓的共同努力下,望江村旅游业必将在较短时期内步入发展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