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羊楼洞石板街流淌千年茶香

发布时间:2014-11-09 09:36:58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范步 汪明 杨宁平 
 20141109082140_1n77z9ggbv

羊楼洞明清石板街。

20141109082144_g24woog88s

运送茶叶的骆驼商队。 摄影:米科洛斯(俄),1909年

    福建茶叶网11月9日讯:100多年前,俄罗斯人绘制的《大清皇舆图》上,标注的湖北地名只有两个,一是汉口,一是羊楼洞。

    羊楼洞位于赤壁城区以西27公里,只是湘、鄂、赣三省交汇处的一个山间小镇,何以能与大汉口齐名?

    这缘于一段尘封的千年传奇。

  万里茶叶路 始于羊楼洞

    赤壁城区西去27公里有座松峰山。从前,山上野茶丛生,山民采叶冲泡,清香沁人。

    唐太和年间,地方官员将松峰山茶叶献给朝廷,深得皇帝喜爱,定为贡品。朝廷派官员前来考察,见这里山形如羊,山下楼馆林立,洞泉涌流,便以“羊、楼、洞”三个字命名。回告后,皇帝诏示:“万民种茶,昌盛大唐。”

    自此,羊楼洞开始大举培植、加工山茶,逐渐闻名欧亚大陆。

    说起羊楼洞的旧时茶事,陪同采访的赤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彭志刚如数家珍:唐宋时,羊楼洞黑茶加入国家茶马交易,销往西亚和欧洲,一斤茶叶可换一头羊,十斤可换一头牛。清道光年间,羊楼洞声名远播,英、德、日、俄等国商人竞相前来办厂制茶,国内晋、津、沪茶商亦蜂拥而至,这个弹丸小镇成为闻名欧亚的茶市。

    彭志刚介绍,鼎盛时的羊楼洞,人口超过4万,有茶庄200余家,年产青砖茶3亿斤,带动了周边地区种茶业的发展。“三月春风长嫩芽,村庄少妇解当家。残灯未掩黄粱熟,枕畔呼郎起采茶。”清代诗人周顺倜的这首竹枝词,抒写的便是羊楼洞一带茶乡生活情韵。

    茶叶制成之后,人们用独轮车(当地人称“鸡公车”)运至20公里外的新店镇,然后装船顺长江至汉口,逆汉水至襄阳,再改畜驼车拉至黄河,一路走东口(今张家口),一路走西口(今包头)。东路砖茶往北入归化(今呼和浩特),再往北到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最后到达俄罗斯恰克图,由此转口销往俄罗斯及欧洲;西路经兰州、敦煌、阿拉木图到达欧洲。

    这便是在国际贸易史上辉煌了近两百年、堪与“丝绸之路”媲美的“茶叶之路”。

    作为欧亚万里茶道的重要源头,羊楼洞生产的青砖茶、米砖茶源源不断地流向欧亚各国,年出口价值白银1500多万两,好一派“茶去如流水,银来如堆山”的昌盛景象!

  沧桑石板街 风雨忆繁华

    然而,世异时移,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砖茶产业风光不再,羊楼洞繁华凋落,只留下一条石板街铭刻着历史记忆。

    深秋时节,记者来到羊楼洞古街,当年的店铺大都木门紧锁,三三两两的游人只能透过门缝寻找昔日茶香,间或也有老人坐在自家门前,追忆或憧憬。

    羊楼洞石板街全长近千米,由北部的庙场街和南部的复兴街组成,街市依松峰港而建,街道随河道婉转。街宽4米到6米不等,街面全以青石板铺设,旧时鸡公车辗出一寸多深的车辙仍清晰可见;街两旁古建筑也基本保存原貌,或青砖黑瓦,或木质竹垒,紧锁的木门背后,多是深宅大院。

    社区书记汪永平介绍,古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有400多年历史。现存古建筑共有100多栋,均为砖木结构,都是明清及民国时期所建。

    走进庙场街中段的一座老宅,60岁的房主熊胜华迎上前,熟溜地介绍起来:房子有差不多300年历史,住了六代人。祖上从江西丰城迁来,一直经营药铺生意。

    这是一栋三进宅院,第一进为药铺店面,屋顶装有一组亮瓦用以采光,门旁还摆放着当年的旧柜台;第二进为生活区域,中为厅堂,两侧为卧室和厨房;第三进为库房、厕所、猪圈等附属用房。

    熊宅是典型的前铺后宅布局,临街立面为高3米有余、宽达5米的大红木排门,做生意时可以全部打开,平时可选择局部开启;在第三进处有门通往松峰港,为生活出入通道。三进都有木质阁楼,形成上下两层。“一层有400平方米,兴盛时有上百人居住,现在兄弟两家,只住了6个人。”看着空落的旧屋,熊胜华难免有些失落。

    像当地其他大宅院一样,熊宅也设有天井,屋顶采用四面坡向天井的“四水归一”构造,既有聚财之意,又暗含“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忖。更巧妙的是,天井之上还建造了一个俗称“天斗”的小屋项,如同一个悬起的天井盖,既保证通风换气和采光,同时也可挡雨遮阳,这样的设计可谓匠心独运。

    一路向南,街道两侧的建筑风格大体统一,一家一户紧紧挨着,亲密无间的拥挤,可以想像当年的寸土寸金。

    复兴街后段,街面突然变得宽阔,建筑也显得齐整,但建筑形态却与古街相去甚远。“这些是被日本人烧毁后重建的。”汪永平介绍,老街原来一直延伸到松峰山下的观音洞口,1938年日本侵略者进犯羊楼洞,一把火烧了上千间房屋。

  千年茶香地 新生应有时

    羊楼洞因茶而兴,因水陆交通便利而盛。

    这里自古就是“陆扼潇湘咽喉,水控江夏通衢”之地。然而,在现代交通兴起之时,却错过了一个大好发展机遇。

    史载,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京广铁路南段线路开始勘测,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提出铁路“以经由羊楼洞为宜”。当时的羊楼洞还处于鼎盛时期,张之洞希望实现“路商两益”。

    据传,当时勘测人员也打算落实张总督的“指示”,却遭到当地大财主的反对,他们认为修铁路会破坏风水斩断财路。最终京广铁路经由羊楼洞4公里外的赵李桥径直南下,羊楼洞与大动脉失之交臂。

    交通优势的丧失,加之日寇的蹂躏,1937年开始,羊楼洞茶坊、茶庄相继倒闭,茶叶生产和贸易发展停滞,这个兴盛了几百年的集镇也日渐萧条。

    如今,赤壁市提出“擦亮百年品牌,延续百年茶香,打造百亿产业”口号,大举复兴茶产业。不过,产业中心已转移到现代物流更为发达的赵李桥,羊楼洞只余旧时茶香和响亮品牌。

    是的,辉煌已然过去,羊楼洞不可能重回茶产业中心地位。而她留下的博大砖茶文化和凝聚了百年乡愁的古街,却应该在保护和发掘中新生。“羊楼洞明清古街,已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拨款1500万元;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国家拨款300万元。镇上请来了一批学者专家,正对这条古街进行保护式修缮。”赵李桥镇党委书记熊新年说,羊楼洞已踏上发展的新起点。

  羊楼洞村

  羊楼洞村隶属赤壁市赵李桥镇,是松峰茶原产地,中国第一块砖茶诞生地,素有“砖茶之乡”的美称,是欧亚万里茶叶之路的起点之一。村内有一条长近千米的明清石板街,街道两旁有明、清及民国时期建筑100多处,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2010年被确定为中国文化名村,2012年入列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