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洪家茶:见证“海丝”繁荣 百年身世感慨多

发布时间:2014-11-04 09:37:39 来源:福州晚报海外版 编辑:石丽钦 张维璟/文 李劲/摄 
 20141103211329_gf7791bb35

20141103211332_m22446y88g

    福建茶叶网11月4日讯:福州晚报9月13日发表了洪家茶第三代洪汝宁口述的回忆文章《洪家茶:百年身世感慨多》,让读者了解了当年脍炙人口的福州俗语“刀牌烟仔洪字茶”的来源和洪家茶百年身世背后的故事。昨日,笔者再次和洪家第四代洪植锦叙谈,又了解了不少有关信息。

  据史料记载,在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福州茶市最盛时期,形成了以精制花茶为主的花茶帮,以窨制茉莉花为主,还包括窨制珠兰花、柚花、木兰花、白玉兰花等。最盛时,福州有六七十家茶行制作花茶,包括洪怡和、福胜春、洪春生、福茂春、庆林春、协顺隆等。这些茶行多分布在台江苍霞洲、福全社等地,花茶多运往北京、天津、烟台、青岛等地。其中,洪怡和、福胜春、洪春生是当时福州最大的三家茶行,均是闽南帮台湾金门洪家开的,为苍霞洲茶帮之魁首。

  当时福州港输出的货物中,茶叶占了约80%。福建各地的红茶、绿茶、青茶、白茶、砖茶等,也集中在福州港出口。19世纪80年代,每年从福州港出口的茶叶多达70万担,远销英国、俄罗斯、德国、荷兰等地。其中,洪家工厂生产的逾4万担茉莉花茶(不包括采购销售的武夷山、政和、福鼎、坦洋、安溪、潮州等地的茶叶),也是在福州港装船。

  洪家茶见证海丝之路

  洪植锦表示,父亲洪汝宁曾对他说,福州近代著名文学家陈衍为曾祖父洪天赏作有墓志铭,上面清楚记载,1878年~1902年,洪家茶创始人洪天赏及洪发绥父子二人相继开办洪怡和、洪春生、福胜春三个商号,苦心经营50多年后,在全国各地开设30多家分号,对闽台茶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在交谈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当年的洪家茶从没停止过商业探索,对现代茶产业的生产、运输、销售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尝试,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和现代茶产业商业模式的发展。

  洪植锦说,由于曾祖父洪天赏早年航海,足迹遍布东南亚各地,因此祖父洪发绥也把洪家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在新加坡设立了炳记茶行,在韩国仁川和万聚东茶行合作,在菲律宾和胡合兴茶行合作,在印尼泗水和振东栈茶行合作,一起销售洪家茶。

  洪植锦向我们展示了三个外表有锈斑的家传茶叶罐,但见罐上招贴画色彩依然鲜艳,罐盖印字“福胜春茶庄 MARK TRADE”清晰,历经几十年罐内依然没生锈,可见当年用了最好的进口马口铁制造。从罐上印的各地分号的广告来看,当时的洪家茶已在全国及东南亚、韩国等地设立了茶庄和代理商共30多家,由此可推测“洪家茶”在数十年前就尝试开创了现代商业连锁模式。

  在厦门、天津、营口、汉口等地,洪家采用了直接派家人坐镇设立福胜春分店的营销方式;在其他地方,洪家采用了合作或代理的营销方式,令洪家茶出口到世界各地,各国有港口的地方,均有洪家茶的经营合作伙伴。

  台湾著名茶史专家池宗宪所著的《茶装甘醇》收录了“福州福胜春”茶罐及“烟台福增春”分号图片,他在书中这样描述:“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福州成为福建茶运往世界各地的重要港口,满带历史印记的茶装,诉说着福州在茶贸易史中曾扮演的角色。茶装上写着,本庄开设福州新安里新码头,采选清明幼芽先春嫩心窨制,各种香茗配选精良……福胜春茶庄主人洪发绥谨识。”这段文字说明了“五口通商”后福胜春茶庄在福州茶贸易中的盛况。历经百年风雨,洪家茶正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运到世界各地。

  多方投资图发展

  为进一步发展事业,洪家拓宽经营思路,广为置业和投资:设置了分工坊,位置就在现中选路福州市第三印刷厂内的一座二层洋式房屋内(原百城印刷厂),新厂房系二层砖木结构,占地逾2亩,为当时福州一流厂房;在台江后洲安平建起占地9亩的大厝(后洲湖里5号),共有五进,大厅左右两壁分别挂有帝师陈宝琛及郑孝胥书写的寿屏;和布行老板黄恒盛、钱庄老板林绮庚合资共建福州台江百货大楼,各占有三分之一产权;购买下杭路益兴布袋厂、中亭街久泰金店、台江庆香居水饺店的产权;购买台江第一码头附近北仔街4米宽店面三间,占地约0.3亩(其中一间店面曾作为市公交起点站站房);购买台江中平路红海西装店及后四进大屋,占地逾2亩;购买苍霞洲福全社88号“百利茶厂”大屋,占地约1.5亩。

  盼建福州茶博物馆 让更多人了解福州茶文化

  在谈话中,洪植锦向我们透露了洪家人的一个心愿。他表示,福胜春制茶厂于1958年由国家经租并移交给政府,有关部门能否考虑在已被保护起来的福胜春茶行旧址上建立福州茶博物馆,让曾经芳香飘遍全世界的福州花茶回味无穷。他认为:今年4月福州茉莉花茶申遗成功,福州茉莉花种植和茶文化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福州已初步制定了建设21世纪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行动方案,规划了打造交通枢纽城市、经贸合作枢纽城市、人文交流枢纽城市的三大愿景目标,力争建成国家扩大对外开放的新门户,这是个大利好;早在19世纪清政府解除福建茶海运出口禁令后,福州迎来了茶叶贸易的黄金时期,福州港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茶叶出口地,目前台江苍霞洲等地的水环境保留较好,是活生生的“教具”。洪植锦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通过福州茶博物馆了解福州是茉莉花茶的重要发源地及其深厚的茶文化底蕴,了解福州茉莉花茶对世界茶产业发展作出的贡献。

  相关链接:洪家曾建南郡公学南郡会馆

  和许多怀抱济世宏愿的商人一样,洪家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后,热衷于慈善事业。

  洪天赏、洪发绥在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以及厦门商会会长洪晓春的影响下,成立“悦颐堂”开展慈善事业。1901年前后,洪家独资兴办南郡公学(现下杭小学),闽南籍学子可免费就学,后南郡公学改为南郡小学。1908年前后,洪发绥发动在榕泉州、漳州、厦门等闽南商帮捐资兴办南郡会馆,自己任理事长。

  南郡公学与南郡会馆既有独立建筑又互为相通,会馆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四面红砖清水墙,中间大门为青石门框,墙裙为典雅别致的4块浮雕,目前整个门面保存较好。进门后依次为戏台、天井(两侧走酒楼)、大殿、厢房鱼池。大殿为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木构架,雕木贴金,富丽堂皇,圆雕龙柱和柱础均用青石,工艺精湛,出自惠安名匠之手,据传因雕刻十分精美且活灵活现,差点被晚清皇宫所征用,后报有一柱龙牙缺角,故被保留下来,后移至于山白塔寺。正殿曾作为南郡公学一个班级的教室,正殿后有一口小天井,天井后是两层楼房,曾作为南郡公学的教师宿舍。

  洪植锦还给我们讲了一段听长辈说的当年建馆时的小插曲:修建南郡会馆曾受到当地人的强烈反对,砌会馆右墙时,当地人叫一名寡妇搬张椅子坐在要砌的右后墙体约五分之三的位置上阻碍施工。双方商量半天无果,会馆管事向洪发绥汇报。洪发绥说,就从寡妇所坐地方的后面开始砌墙。因此,会馆右墙不是直线的,从前面至约五分之三的地方缩退约32厘米后,再砌直线墙体与后墙体连接。这个办法既给足了当地人面子,工期又没延误,一时传为佳话。如今南郡会馆与福州市第八塑料厂之间的巷子名叫汤房巷,而当时的名称是南馆弄。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