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上下功夫 华安县县长在茶会上“卖茶”

发布时间:2017-06-18 11:19:33 来源:东南网  编辑:东南网 
 东南网漳州6月18日讯(本网记者 苏益纯 文/图)  6月17日,第九届海峡论坛•第四届海峡(漳州)茶会“魅力茶乡•绿色生态”的华安铁观音推介活动在东南花都举办,主题为“魅力茶乡、绿色生态”。

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创会会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党组书记张家坤,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高级顾问、省人大原副主任林强,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的多位副会长,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漳州分会刘文标,漳州市人大副主任刘加来,市政府副市长张翼腾以及市直相关部门领导、华安县领导以及不少专家学者、台湾同胞冒雨参加推介活动。

    在推介会上,华安县长陈东海向来宾大力推销华安的铁观音茶叶。他表示,华安铁观音规模产量大、品质优良、健康安全,品牌响亮。“兴茶富民”始终是华安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的发展战略,围绕“种好茶、制好茶、卖好茶”,华安县在茶叶“加减法”上做文章。

    做加法,就是实施“茶叶+”,把茶叶和生态、技术、平台、品牌有机融合。比如,茶叶+生态,华安将创建2万亩精品生态茶园,引导茶农在茶园套种名贵苗木,把山顶的茶园种上名贵的本地苗木,修复茶园生态环境,做到“头戴帽”“脚穿鞋”,改善茶园生态环境;茶叶+技术,华安在保持传统铁观音清香型特色制作的基础上,根据消费者多样性的需求,制作浓香、红茶、岩茶等多种系列的铁观音,满足各类消费者的需求;茶叶+平台,首先是种植的平台,依托产茶重点村,扶持组建茶叶合作社,实行集约化的经营管理,统一规范的生产行为,使茶叶的质量不断提高;其次是销售的平台,通过阿里巴巴电商销售平台,在全县各村设立店小二,让茶叶销售接上网络的快车道;华安还引入可溯源平台,引导哈龙峰、光照人等十大品牌茶企,建立可追溯体系,实现种植、施肥、施药、采摘、制作、销售全过程的监督,通过二维码的扫描,就可以知道茶叶种在那块茶园,是在什么时候用肥,什么时候用药,什么时候采摘,什么时候制作,谁制作的,什么时候出茶等信息,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喝得舒心;此外,还有,茶叶+品牌、茶叶+产业链等等。而做减法,则是在减量、减季和减少化肥农药上下功夫。

    据了解,华安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目前,全县拥有茶园15.5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面积10万亩,年产干毛茶1.5万吨,产值约14.8亿元。全县现已注册茶叶商标107个,无公害基地认证2家,绿色食品认证企业3家,有机茶认证4家,获得省名牌产品6家,省名牌农产品7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3家。

    近年来,华安以绿色、生态、有机为主题,不断推进茶叶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大力推进茶园生态环境建设、开展茶叶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使用有机肥提升土壤地力,促进茶叶转型升级,使结构调整与环境保护齐头并进,始终保持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双赢效果。在第九届海峡论坛?第四届海峡(漳州)茶会举办的茶王赛活动中,华安县茶农选送的茶样分别获得铁观音组的清香型、浓香型“茶王”。

(文字和图片内容来源于东南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东南网提供素材。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有素材请联系邮箱:3434712393@qq.com)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