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另类考试爆红 "茶客等级测试"正流行
初阶茶客——拒绝发酵茶
处于初级格调的茶友大多拒绝发酵茶,尤其喜欢绿茶。在盖碗、紫砂壶等茶具的使用技能上稍差,所以一个造型精致、抢眼的玻璃杯是提升品位的最好选择。而玻璃杯、绿茶的组合,最能在细节处彰显茶友档次。比如,你可以使用“上投法”或者“中投法”泡绿茶。
专业人士建议,千万不要用带滤网的保温杯。带滤网的保温杯是“喝茶只为解渴”的门外汉选择。不仅无法发挥出茶的香气、美味,也不符合健康饮茶的基础标准——茶与水分离。另一种不要选择的茶具是带有盖子的瓷杯。这种杯子常见于各类会议现场,虽然很有“领导范儿”,但现在已经被视为“土掉渣”的造型。而且,用带盖杯子闷泡茶叶的方法显然不适合绿茶,不仅无法发挥绿茶的鲜、香,还会把茶烫熟,使茶变得十分难喝。资深茶友介绍,如此冲泡绿茶,可以使数千元一斤的好茶瞬间变成几十元一斤的垃圾茶。如此泡茶、喝茶,很容易被茶友们看出自己是菜鸟或门外汉。
提升自身格调的有效方法是,选择一款略带造型装饰的玻璃杯、琉璃杯,外形要瘦高、苗条。再准备一个公道杯或精致的取水器,泡茶时将煮沸的水倒入公道杯或取水器中晾上一会,这个过程是为了显示自己了解绿茶最佳冲泡温度在80至90摄氏度。
中阶茶客——爱炫紫砂壶
紫砂壶是提升格调的利器,然而对于未晋升高级阶的茶友来说,仅对发酵过的茶叶有效,比如半发酵的铁观音。业界专家提醒入门不久的茶友,用紫砂壶泡绿茶就像拿筷子夹牛排一样别扭,千万要避免。
紫砂“水很深”,如何“装出”品位是一门大学问,非下苦功不可。需要背诵一些紫砂知识,尤其是一般茶友没注意到的知识细节。还要记住一些当红或已逝的紫砂名人。如果没有时间去细细研究,也是有捷径可走的。首先,要背诵一些紫砂知识,尤其是很多人会忽略的细节。比如筛紫砂泥的筛子分60目、40目、32目和24目。平时不要说起,当一群初级茶客在面红耳赤地争论泥料好坏的时候,再低调地出来科普,让自己瞬间成功进阶。其次,要记住一些当红的、已逝的紫砂名家,尤其是逝去的大师们。比如陈曼生,顾景舟等,说到这些人物时切忌直呼其名。比如说到陈曼生,可以称其曼公或者种榆道人,显得你对他非常了解。说起顾景舟就称他顾老,显得既熟悉又尊敬。如果有茶友邀你品评紫砂壶,切记不要谈论全手工还是半手工,因为说这个太丢身份。作为格调够高的茶友,是不可能用半手工壶的。在这种环境下,“出水劲道,气韵相通,上侈下教”等术语是比较适合的评价。交流时,还可以顺便提起你最喜欢的某把壶,比如上海博物馆的曼生提梁,如果能背出壶身铭——“煮白石,泛绿云,一瓢细酌邀桐君”,效果就更好了。
专家提醒,还有一个细节尤其能体现格调,那就是看到有茶友每天拿着毛笔养壶时,要果断阻止对方,并告诉对方养壶顺其自然才是“王道”。
高阶茶客——茶炉看身份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其实茶炉比起其他茶具更显格调。
业界专家表示,不少入门一段时间并掌握一定知识的茶友,在经过茶叶、紫砂壶等几个阶段后,开始通过茶具来体现自身的格调。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杯子、茶盘、壶垫、茶宠等物品上,却忽视了最能体现格调的利器--茶炉。有些茶友虽然添置了茶炉,但选择的是使用更为方便的电茶炉,但实在是太现代了。作为“骨灰级”茶友,一定要用烧炭的红泥炉,而且是由潮州城内老师傅全手工拉胚的。和其他茶具要求的精细不同,红泥炉务求朴素,老师傅的落款也要有潮汕味。
专家介绍,红泥炉要烧橄榄炭,市面上有精装的出售,每包恰好配一泡茶。虽然这种橄榄炭价格不菲,每包要100元左右,但确实是彰显自身高端品位的利器。当然,其他茶具也要与茶炉相配。例如,可以用若琛杯搭配紫砂壶,再搭配孟宗竹茶盘和端砚壶垫。茶具方面还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那就是盛放废水的水桶,切不可摆放一个塑料桶,而应使用外表为竹子、实木的水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