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有什么药用价值?

发布时间:2018-09-05 20:15:43 来源: 元泰茶生活 编辑:红茶俱乐部 福建茶叶网 


红茶的功效


9dcc8ed7362f2f1c214574b89b41eb29.jpg


Q:红茶有什么药用价值?

A:红茶不仅可以生津止渴、降水去燥、提神解乏,还具有杀菌、降压、清脂等疗效。红茶中的茶多酚在发酵烘制后发生酶促氧化反应,其氧化物可以促进人体的消化功能,同时降低对胃的刺激。红茶中的黄酮醇具有预防血栓生成的作用,同时还有优良的消臭效果。红茶中的皂角苷易溶于水和油,可洗落附着于血管壁的脂肪,还具有抑制炎症的作用。红茶中含有一定的咖啡因,不仅可以提神,而且可以促进运动时脂肪代谢。红茶中的氟素具有和儿茶素相近的杀菌效果,可以使口腔清洁,预防龋齿。红茶中的黄酮锌可以强化毛细血管;γ-氨基丁酸成分则具有降低血压、促进脑细胞活化的效果,可以改善高血压的症状。


82ea8a5f17eb5dabc4caafffd6687084.jpg

Q:何为红茶菌?有何作用?

A:红茶菌是由红茶菌种在糖茶水中培养成的复合菌群,是用糖、茶、水加菌种经发酵后生成的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外表晶莹剔透,味道鲜美。红茶菌的营养功能很多,饮用对人身体健康有益,其中含有的三种对人体有益的益生菌: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分别起到提高人体免疫力、调节血脂和血糖,清理肠道帮助消化,提高大脑活力、振作精神之作用。


762f8534d5b1e892ee4c16c2f167ad7c.jpg

Q:阳虚怕冷的人饮什么茶最佳?

A:饮红茶最佳。阳虚怕冷体质者喝红茶,温补不伤胃。茶叶中含有600多种化学成分,它们对茶叶的色、香、味以及营养、保健起着重要的作用。红茶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红茶中的营养成分主要有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红茶中维生素是维持人体健康及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一般可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两类。它们的功效是维持神经、心脏及消化系统的正常机能,促进人体糖代谢。降压、降脂,预防动脉硬化,抑制致癌物质和癌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抗癌效应。


ef60a105612898ed419a40e01266c4a6.jpg

Q:红茶的滋味类型有哪些?

A:滋味是辨别红茶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一款茶值不值得喝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红茶种类繁多,滋味亦千差万别,但万变不离其宗、具体而言,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1)浓强型:这类茶通常采用良种大叶精制而成。内含物质丰富,滋味浓厚,品饮时舌头感觉刺激性强,具收敛性。鲜叶采摘嫩度适中,加工时萎凋程度偏轻,揉切充分,发酵程度偏轻,多为红碎茶或大叶工夫茶。

(2)浓烈型:这类茶不苦不涩,还伴有清香或熟板栗香,滋味浓郁,富收敛性,回味长且爽口。凡芽肥壮、叶肥厚、嫩度较好的一芽二三叶,内含物丰富、制茶合理的均属此型。能达到此标准的红茶当属上品,如正山小种。

(3)浓厚型:有较强的刺激性和收敛性,回味甘爽。原料细嫩,叶片厚实,如滇红工夫。

(4)鲜浓型:这类茶为中等以上茶品。味鲜而浓,爽口,似吃新鲜水果的感觉。鲜叶嫩度高,叶厚芽壮,如川红工夫。

(5)醇厚型:味尚浓,带刺激性,回味略甜或爽,鲜叶内质好。制作过程正常的大部分红茶为中品红茶。

(6)鲜醇型:味鲜而醇,回味鲜甜而爽口。鲜叶较嫩、新鲜、制造及时,揉捻较轻,或揉捻正常的高级祁红。

(7)甜醇型:包括醇甜、甜和、甜爽,有鲜、甜、厚之感,原料细嫩而新鲜,造制讲究,如极品红茶中的全芽、全眉、小叶种工夫红茶。

(8)醇和型:味欠鲜浓,不苦涩,回味平和。原料采摘较粗老、制作正常的中低档红茶为此型。

(9)陈醇型:陈味带甜,制造中经渥堆、陈醇化的茶叶有此味,或久存之红茶有此滋味。若茶滋味醇厚,且回甘隽永,有疏经通络之功,且浑身舒畅,则是远年好茶。



5e4f479aebf6736fe5c98a5ee491d77c.jpg

A:喝过的茶叶直接倒掉未免有些可惜,其实泡过的茶叶也有利用价值,可以用于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可以用泡过的红茶茶叶擦拭玻璃门窗、家具、胶纸板或者有泥污的皮鞋,其去除污渍的效果较好。还可以用泡过的茶叶煮水,再用其煮后的水洗涤丝质、尼龙纤维材质的衣服,这样有利于保持衣物原有的色泽,使其光亮如新。还可以将用过茶叶晒干,在夏季的黄昏点燃起来,可以起到驱蚊除虫的作用。此外,晒干的红茶茶叶积累下来还可以制作茶叶枕,可以清神醒脑,增进思维能力。如果嫌茶叶晒干费时费力,可以把冲泡过的茶叶直接倒入花盆中,其丰富的无机盐、碳水化合物等养分可以帮助花草生长于繁殖。



版权及免责: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感谢原作者提供素材,如有素材请联系邮箱:info@fjtea.cn。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