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实说话,话白茶正史,致敬茶界前辈,献礼70周年”--闽东白茶(1950-1969)

发布时间:2019-05-01 00:01:43 来源:中茶蝴蝶 编辑:福建茶叶网 

福建白茶按产区地理位置分布,分为闽北和闽东产区,其中闽东产区主产地位于福鼎,在福安、柘荣、寿宁等地有少量生产。福鼎白茶已有专题陈述,本篇闽东白茶以福安地区为代表。

五六十年代,福安地区陆续建立国营制茶厂,成立了赛岐初制厂、阳头初制厂、水门初制厂等。

5631d9bc4dda2e67a62618e51caa33c0.jpg


摘自《1950年福安、福鼎、福州茶厂建厂文件》


1950年,茶厂的毛茶收购工作主要依靠茶贩,茶贩作为连接茶农与茶叶收购站之间的桥梁,从中可赚取不少利润。后由于政策改革,转由茶农和互助组直接将毛茶送售于茶厂,因此从茶贩处收购的白茶大幅减少,如1952年,赛岐初制厂所属的各个收购站,购自茶贩的毛茶量仅占总量的8.9%,较1951年减少4.4%;阳头初茶厂的各收购站在首春收购中,购自茶贩的毛茶仅占总量的5%。

9be31079b0832cb47d2cf8d2dfb6b261.jpg


摘自《中茶福建公司经营史录》一册(1950-1959年)

《福建省茶叶进出口公司1952年收购总结》


1954年11月15日-20日上午,由中茶福建公司和福州商检处联合负责在福州召开乌龙茶、白茶研究会议,会上研究了关于乌龙茶和白茶审评方法及茶具、花色等级划分原则及归类等问题。会议议定:“白牡丹(闽北、闽东白牡丹属之);贡眉(闽北、闽东贡眉、寿眉属之)”此次会议对进一步统一包括闽东白茶在内的福建白茶花色等级起到了重要的规范作用。

edd08e0a7014298ace1ab92db4f2a41a.jpg


摘自《中茶福建公司经营史录》一册(1950-1959年)

fcf1de95e6769042666b53c4fda0737d.jpg


摘自《中茶福建公司经营史录》一册(1950-1959年)

《1954年出口工作意见茶叶价格白茶检验总结卷-1954年乌龙茶和白茶研究会议总结报告》


1956年,为进一步提升拣剔效率和效果,福安总厂针对拣剔工序要点进行了总结,据《突破拣剔工序薄弱环节创造“专等专号”经验》记载:我们认为拣剔难易不单纯为含梗量的左右,同时包括了朴片含量(特别是乌龙茶、白茶)非茶类夹什物含量和不同季节的原料特征,因此,定额基础必须考虑到这三个主要因素。

0274ecc3d4c30ab8cec1a7e86cdea264.jpg


摘自《福安总厂1956年突破拣剔工序薄弱环节创造“专等专号”经验》


建国后,优良茶树品种大量培植,茶叶产制方面也不断进行技术革新。通过在福鼎、福安两地大量培植优良大白茶品种,白茶中的白牡丹产量从1952年的83.84担增至1958年的330担,银针白毫1.86担。这不仅有利于福建白茶在香港市场与台湾白茶进行竞争,也有利于新市场的开拓。1957年,中茶福建公司成功将白茶出口到新加坡市场。

8a332397b17e00e8cf331e047ba07047.jpg



摘自《中茶福建公司经营史录》一册(1950-1959年)


1963年左右,闽东地区和福鼎的白茶发展迅速,已经逐渐赶上闽北白茶的质量与价格水平。闽东福安坦洋、福鼎白琳初制厂试制的产品国外售价已能与闽北白茶相媲美。

85e1eea28f53959ba70c372262d32159.jpg


摘自《中国福建省茶叶进出口公司1963年毛茶品质情况的初步分析》闽字采创字第608号


1963年白琳、坦洋两厂在试制分级红茶的同时,继续试生产少量白茶,对于提高白茶的品质风格,取得显著的成果。并计划在1964年继续采用以红茶为主,白茶为辅的生产方式。同年将根据福建口岸需要,继续生产一部分白茶,其中坦洋春毛茶计划160担,白茶的生产安排必须在春茶完成。

cb03f4ba9ced72bd8981db98e592e5f4.jpg


de2c93f21785078ce4fcd6f45267d658.jpg



摘自《福建省茶叶进出口公司1964年初制厂工作座谈会纪要》

6cbaaaf9ca010a4fcb88981bb4f8ab72.jpg


摘自《福建省茶叶进出口公司1964年初制厂工作座谈会纪要》


1965年,福建省福安茶厂坦洋初制厂通过开展加温萎凋试验,在上一年最多只能生产几十担的情况下,白茶生产加工253.47担,最终顺利缩短了生产时间,大大提升了产量,比原计划提前32天完成了白茶生产任务,产品也备受好评。

5613dbc26d70399dcac551d0cbdcc24b.jpg

摘自《福安茶厂坦洋初制厂1965年工作报告》

acfcf08c6ef274314cb38a54f83ef5b1.jpg


摘自《福安茶厂坦洋初制厂1965年工作报告》


同年福安茶厂坦洋初制厂在《白茶初制工艺技术研究报告》中对白茶制作工艺的要点作了探究:为应对春季白茶生产时多阴雨天、湿度高、气温低、萎凋设备资源紧缺等不利白茶品质的难题,从当年4月18日至5月4日进行了20批生产性试验,最终使得在阴雨天其产品品质还远远好于自然萎凋的白茶;指出白茶的制作工艺分为萎凋、堆积、干燥,并且对堆积工艺的必要性与技术措施进行解释说明:堆积可使萎凋叶的水分得到重新的均匀分布,弥补了萎凋不均匀的缺陷,同时进一步促进内含物质的理化反应,消除青臭气,增加茶汤浓度,起后熟作用,提升茶叶品质。

0023d8a68b29988766beea004b28b8cb.jpg


摘自《福建省福安茶厂坦洋初制厂1965年白茶初制工艺技术研究报告》

4f7b325055922654536bc36e11c42f3d.jpg


摘自《福建省福安茶厂坦洋初制厂1965年白茶初制工艺技术研究报告》


1965年,福安茶厂水门初制厂实际生产白毛茶64担,比当年计划多生产14担,比1964年实际生产同比增长103.11%,其中特级白毛茶产量下降64.66%,一级和二级白毛茶的产量及占比明显提升。在当年白茶加工初期,一度出现了质量低、绿张、红片多的现象,生产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根据支部的指示,及时深入萎凋组,一面跟班劳动,一面组织工人学习,引导工人改进工艺,最后找到了解决措施,从原料的选择、操作的改进,调整适度指标等入手,采取了比较合理的技术措施,最终提高了当年白茶的成品质量。

2ad26d4d8ade41265685a2a5054d2716.jpg


摘自《福安茶厂水门初制厂1965年工作总结》

c8af5cdd4dcd7c27778d6b5abaac4bd1.jpg


摘自《福安茶厂水门初制厂1965年工作总结》

(本文为中茶福建公司原创



版权及免责: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感谢原作者提供素材,如有素材请联系邮箱:info@fjtea.cn。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